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還有隻修到西城門處的水廠,目前在修一個大的蓄水池。

藍玉收到信,先是瞪大了眼睛,很快臉上露出了好笑神色。

「竟然用這種法子對付那些人……」

她將信放下,沉吟一聲,拿起筆寫了一篇文章。

「去,刊印在明天的報紙上。」

文人最好什麼?

毫無疑問是一張臉面,也就是名聲。

因名聲有污,無顏活在世上的不少。

所以當看到新一期小報上頭版上的一個豆腐塊內容,不少人都驚掉了下巴。

當然更多人是暴怒。

「無恥,什麼叫霸占土地不還?這本就是我們的地,是被人強搶而去!」

「我要告到太廟去,這裡是朝廷劃給我們做會館,如今被無恥商戶不知用什麼手段弄去,竟然還有臉反誣告我們?聖人,這還有天理可言?」

「這些惡霸一上來就要拆房子,推倒我們的同伴,我們守護自己的會館有何錯?哪裡來的臉說自己才是受害人,我要聯繫親朋好友彈劾這群人!」

事情越鬧越大,本來看好戲的一些人一下子坐不住了。

第239章

北京城的會館遠沒有後世多, 但是大致格局已經有了雛形。

會館是集中建設,這些地搭建了不少破房子,看著居民不少, 實際上這些地許多都是無主的。

無主名義上歸朝廷。

至於這裡的住戶就不得不往前推,推到清軍入京那會兒。

眾所周知,內城最開始住著許多漢民, 後來清軍入京,民族之間摩擦日益壯大,先帝便下令強征了漢民的房子將人趕到外城去。

住了一兩百年的祖宅就被人搶走, 肯定沒幾個願意的, 可胳膊抵不過大腿,旗人民人眼看演變成血海深仇了, 為了治安也得將漢民遷走。

可外城本就住著人, 有些人一時間沒著落, 就聚眾在空曠之地蓋了房子, 這事當年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總不能趕盡殺絕將人趕出內城,連外城都不准居住。

有些後來補了地契, 有些破家失財一蹶不起, 也有因失去祖屋一病不起, 為治病耗盡家財。

總而言之, 外城有不少地方都是這種情況, 朝廷默認了這些人繼續居住,若是有想要買下這片土地的可以先將土地上的住戶安排妥當。

朝廷出售的這批土地就是各省高官集資準備拿下置辦會館的,有些想要名,準備告老還鄉之前買下一塊土地建會館,這般回鄉也能衣錦還鄉。

暢想一下, 全省進京趕考的學子住進該省會館,看到牆壁上的提名知曉會館是誰資助建造,往後某一位學子突然發達,路過他家鄉是否會拜訪一下,哪怕本人已經不在人世,自己的後人也能享受這番尊容。

這就叫政治投資,只要會館在,哪怕朝廷不在了,本人名字也能流傳下去。

朝中多少漢官有這念想,隨著滿蒙致力將這些地皮出讓給泰山商行,他們未來的期望都破滅了。

理由很簡單,小民可欺,房子在小民手裡,他們拿走是輕而易舉,到了泰山商行,再看看如今的菜市口,光是看那平整的水泥地面就知道這地被拿走,一年時間足夠出現翻天覆地變化。

想要再拿來建會館是妄想。

這些地都在外城最繁榮的地方,少了就是少了。

一些本來不急著建會館的省份這會兒也急了,找省內富商借銀子,找戶籍本省的官員捐錢,就為將地皮搶回來。

泰山商行這邊收地,會館這邊阻攔,雙方僵持不下,報紙上將前情報導出來還只是開胃菜。

很快一紙訴狀將阻攔的各省人員和戶部一塊告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收到狀紙很想當作沒看見,狀告個人也就罷了,還是第一次見到連同戶部整個衙門一起告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