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寶音讓四阿哥坐下,然後就著他的課業為他講課。

「你說的稅收見解很好,歷代都有人這麼想的,她從稅收的誕生,再到各個王朝的土地政策和稅收政策都講了一遍,又說了哪些人有同樣見解,只是為了不讓地主反彈太過,這些改革家做了哪些妥協。」

「王安石的變法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妥協後的產物,只是他忽略了人心,最先背叛他的就是改革派的人,好的政策到了地方手裡就變了樣,枝繁葉茂的地方大戶總能讓政策實施時更利於自己。」

「他忽略了底層小吏,這些人才是跟百姓接觸,實施政策的人,拿著微薄的薪資,誰會用心為朝廷做事,地方大戶一蠱惑,明明良好的變法局面從底層潰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一次變法失敗,直接葬送了宋朝國運。」

「到了明朝張居正變法就吸取了王安石變法的教訓……」

圍繞張居正變法,她說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國防面臨的矛盾。

「當時皇族、藩王、勛貴、外戚、宦官占據了大量土地,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就是將田賦和攤派的各種徭役合併一起徵收,將部分丁役編入田畝,也就是過去是按照戶丁收稅。」

「擁有大量田畝的大地主和無田的貧困百姓收一樣的稅,大量的田畝被隱藏,收不上稅,改革後,變成了按丁數目和田糧收稅,以往無需交太多稅的大地主自然是被侵害了利益,哪怕張居正吸取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教訓,改了底層小吏的待遇,這麼多人反撲,這場改革最終還是失敗。」

她喝了一口茶,「敗在了改革不徹底,敗在了被皇帝背叛。」

「張居正變法,徵收稅的對象是民間沒有官身功名的大地主,而不是占據大量土地的皇族、藩王、官宦人員和士紳,這些人才是大頭。」

「當然張居正生前改革還是有效,為大明延續了一口氣,可惜他死後變法終止,大明也滑入深淵。」

她抬起眼皮看了四阿哥一眼,小小孩童圓圓臉蛋滿是肅穆。

「你可知這兩年內務府管轄的皇莊也陸陸續續開始繳稅?」

四阿哥一愣。

寶音帶著鼓勵口氣道:「大明遇見的問題,我大清依然存在,大清延續了大明的稅法,這些問題我們也一塊繼承下來,之所以現在沒有爆發出來是因為戰亂損失了一部分人口,一些土地被放出來,皇上鼓勵流民開荒,緩解了這些矛盾。」

「往後中原基本上沒有大的戰事,荒地總有開完的時候,到時那些問題還是會爆發。」

「皇莊雖然帶頭收稅,可大頭田地還在官莊、王莊和官員、地方士紳手中,這些人占著大量的地,不交或交著很少的稅。」

「你說的按田畝收稅,只是理想狀態,變法就是奪走一部分人的利益,你會遇見很多困難,這些人會詆毀你,會潑你污水,將你描繪成舉世罕見的惡徒,王公大臣和地方士紳都將是你的敵人,你能堅持自己的信念嗎?」

很久以後,深夜裡的雍親王突然回憶起這段記憶,那時的他答覆了遲到多年的答案。

「我能!」

第243章

三阿哥的課業很明顯多了許多人的痕跡, 假如說四阿哥還懵懵懂懂寫出了自己的想法,三阿哥就討巧了不少。

文章中許多觀點明顯是來自他人,就好像她出了一道題, 三阿哥收集了各種解題思路一塊兒堆砌進文章內。

她想想也就釋然了,這文章應該是寫給他老子看的,三阿哥的優點明顯缺點也明顯, 照例將三阿哥喊了過來,寶音按照他文章里的各個思路為他解說,哪些可行, 哪些暫時做不到。

她也不可能跟一個才十歲左右的孩子說裡面不少觀點不實際, 沒有經濟基礎說這些都是虛妄。

打發了三阿哥,見太子和大阿哥那邊沒有動靜, 她也沒有催。

又過了些時日, 園子裡熱鬧起來, 皇帝派人從塞外送來不少禮物, 大部分是草原捕獲的獵物, 還有一部分明顯帶著羅剎色彩的物品。<="<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