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1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像是賣幾顆菜,賣幾顆蛋這誰管你?

現使用的商業稅法還是宸貴妃支持施行,聽說相應律條制定還徵求了這位的意見,就連實施前也讓這位審核過。

誰能想到第一次浩浩蕩蕩的查稅案是從泰山商行查起?

一些晚一步收到消息的都很迷茫,在很多人眼裡,泰山商行跟朝廷是脫不開關係。

皇帝小老婆的生意不就是皇家生意,跟朝廷不也是一家的,怎麼一家人還能撕逼?

不管民間議論紛紛,反正這個註定要登陸歷史的大事還是拉開了大幕。

此刻無人知曉,這個查稅帶來的後續風波,間接引起了江南經濟動盪,不知多少土地易主。

這個案例後期一度成為工商經濟學院必學的一堂課。

後人乃至這件事的當事人都懷疑這件事是不是早有布局。

泰山商行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記帳程序,也有自己的審核機制,這一套有多環環相扣又有多複雜,總算是被戶部官員和各地清吏史摸清楚了。

緊接著就是面對山海一般的紙質帳本。

泰山商行涉及各行各業,可以說主要是賺錢的生意都有涉足。

這不是上面下令,而是有一套獎勵機制激發泰山商行的管理層擴大經營。

但是泰山商行有個宗旨就是不去奪走百姓的買菜錢,他們可以跟百姓合作,指定了收購的蔬菜品種不論是製作罐頭也好還是放在百貨樓售賣也好,總之不會自己種。

因為大規模種植很容易擠垮本就不易的小民。

土裡產的只收不種,種也是種糧食穀物玉米紅薯這類主糧。

主糧也是多用來存儲,用來調節市場。

這就導致泰山商行光京城這邊的總部就有兩個院子的帳本,這帳本還是三進四合院的那種,足足堆滿了兩個四合院。

戶部官吏只進了其中一個院子,就不得不回去求救了,這個帳本,憑藉他們三五個人,花十年也不一定算得完,這還如何找得出問題?

要問泰山商行自己怎麼查帳?

這裡就有個小秘密,泰山商行的稽查部內部有幾套查帳的公式,只有將特定時間金額代入,只要不符合公式的結果,那帳目肯定有問題。

你帳目做得再好,看起來很正常全平好了也沒用,因為不符合數字規律性。

這玩意是後世經過一代一代演化出來的,放在現在那就是個大殺招。

比如說一張現金流表格,一行+三行+八行=九行,說破天差了一個小數點那也是有問題。

還有各表之間的勾稽關係,是普通人常用的流水帳能比得嗎?

沒有專業學過,連帳目怕是都看不懂。

戶部這邊求救就是這樣的原因,找一些有會記證的來驗算吧,他們年紀大已經跟不上了!

就在各省查帳查得如火如荼時,江南也陷入了忙碌之中。

首先遭遇哄搶的就是桑樹葉,市場上的桑樹葉供不應求,鄉下有種了桑樹的沒有養蠶,每天夜半起床采葉子,然後天微微亮就蹬著自行車往城裡跑。

城門口就有收新鮮桑葉的,一簍子給十文錢,這比賣菜還賺錢。

有些人乾脆連自家蠶種都賣了,領著家人上山去采野生桑葉。

整個江南仿佛陷入了養蠶的喜悅中,所有人都圍著蠶在轉。

有些地方不產桑葉,只能唉聲嘆氣看著別的縣發這筆財。

泰山商行被查稅的事也傳入了江南,並沒有引起多大風波。

跟大多數人一樣,江南的人都覺得這事是聲音大雨點小,查皇帝小老婆的帳,就算真走私偷稅了又怎麼樣?

皇帝還能將自己小老婆給砍了?

說不定這錢也有一部分進了皇帝自己的口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