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貴妃吐槽日常(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王二郎神色飛快變幻。

「聽說城裡多了一種全是鋼鐵的機器,需要吃油才能發動,一日犁地十畝是沒問題,不如今年不出去了,家裡湊錢買一台,我們自己家加緊做完,開著機器去別的村,肯定有人願意花點錢將幾日犁完的地一日內幹完。」

「只留下兩人在家裡,其他兄弟跟著大伯去廠里。」

王家兒子多,光棍也多,只年長的兩個兒子成婚。

別以為兒子多是好事,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幾個兒子把家都給吃窮了。

就這樣決定後,冬日裡簽了承包契約,然而開了春,王家才得了一個噩耗,契約書上明文規定地是承包給他們了,可種什麼得聽人家說了算,這種子的費用也比他們自己留種的要高,這些全都是要折算進租子裡。

老王家一下子垮了,這不就等於變相賣給人家了嗎?

一時間村里不知多少人在取笑老王家,覺得他們家是上趕著找死。

王家天都塌下來了,跑去問了,想要解除契約得提前一年申請,也就是今年說什麼都得要幹了。

才一年時間,咬牙撐一撐也就過去了,上半年王家將上面發的肥料種子按照人家說的種了,說不上用心,肯定沒有自家的田地用心。

但是到補苗的時候就看出不對勁了,新糧種子比自家的長勢好還強壯,本來有點倒的苗自己也站穩了。

那麼大一片水田,誰家的苗長什麼樣子那是肉眼可見。

王家對著十幾畝地多上了心,後來還按照人家給的殺蟲法子去田裡噴草木灰水,晚安又拿著破鍋放了乾草進去燒,吸引蟲子過來。

這樣仔細照顧了兩個多月後,上面看他們家還算用心,借了一個抽水機過來,也是吃油的機子,轉眼河溝里的水抽出來。

出水的當日隔壁村的人都跑來圍觀,連少見的老地主都跑來打量。

有足夠的水灌溉,田裡的莊稼開始灌漿,這會兒哪怕眼瞎也能看出這田裡的莊稼跟旁邊田地的差別。

一個粒粒胖的像是地主家的大胖兒子,旁邊的地稀稀拉拉,大半都是空殼,還東倒西歪。

明明都是一樣的地,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這還不是王家一家,蘇州下面的村子以及整個江南都是這種情況,小到一個村,大到一個府,全都盯著這罕見的豐收。

衙門也派人守著了,自家地盤出了嘉禾,這可是政績。

本來該被人同情的王家人一下子成為令人羨慕的存在。

王家既高興又惶恐,連夜去找那管事試圖撤銷申請。

還申請什麼?種了幾輩子的地,還沒人家文文弱弱的讀書人能弄明白。

江南還期待著豐收,比他們更南邊的兩廣已經進入豐收。

畜力收割機看得當地客家人和漢人紅了眼,有些漢子當場攔路將收割機半強迫帶到自家村子裡。

之後隔壁村的冤家對頭跑來幹仗,說這機子是他們從縣裡請來的。

這三兩下又幹起來了,連縣裡的縣老爺都很是頭疼。

縣裡多了個農機鋪子,專門賣農機修農機,開業當天就張貼了招徒弟的告示,隔日差點沒把這鋪子給擠破了。

忙活了半個月竟然比往年還要早半個月收完,看著空蕩蕩的田地,習慣一年到頭忙碌的農戶有些不知所措,總覺得閒著沒事幹是虛度光陰。

那就進城找活做吧,城內開了不少工廠都在招人。

城門口有官伢子盯著,有找工作的,一聽要離家近,錢多,沒問題,去蓋房子吧。

想找個賺大錢的,修鐵路做不做?一個月少說能拿四兩,包吃還包住,夫妻倆一起做,苦幹幾年什麼都有了。

孩子?那可真是趕上好時候了,鐵路局自己開了學堂,每年一兩銀子包吃包住,男女都收,你家孩子不大送去學幾個字,省得以後做個睜眼瞎。

才小半個月時間,縣衙門老爺就發現了不妙,治下百姓走得太多了。

這人口可關係著政績!

什麼都別管,政績最重要!

鐵路以及各地開設的工廠在還未被朝廷關注的時候以虹吸方式吸走了大量人口,南邊罕見地出現了土地拋荒現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