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不免有落敗的爭鬥者,一個學校資源就那點,好的職位那就那些,可以申請研究資金做實驗,自然比代課拿到的那點代課費要多。
寶音是一直盯著,也覺得這個時候時機成熟,是時候放出去一批。
皇家學院就收到了上面一份通知,允許各省建設大學,相關條件待遇都寫在了文案上。
才第一天就有不少人報名,當然守著皇家大學不肯走的肯定也有。
皇家大學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比現在去一個地方從頭打拼起要強不知多少。
沒有人阻攔,都是自願。
走的人多,留下的人也多。
在皇帝回京的時候,寶音已經將下面貪污案件,各種冒名頂替事件全部處理了,新式的教育衙門教育局也出現了。
跟後世差不多,凡是跟學生、教師沾邊的都歸教育局管。
老師的工資、學生的書籍、餐補等等都歸學校管。
新生的教育局拿到權力招兵買馬加緊落實到位,等皇帝回到京城一切成了定局。
那些守舊派,反對終結科舉的官員自然是沖皇帝面前哭訴皇后的罪狀。
可是沒用,該改的已經改了,光是朝中本來是清水衙門的翰林院就不會鬆開到手的權力。
翰林院這次算是大贏家,原本被看不起的外翰林也得了管理滿蒙學校的權力,那些宗學也歸他們管。
有人哭訴,得利的人立刻成為皇后的馬前卒,率先將這些人給擋了回去。
皇帝只當這事沒有發生,心裡卻爽得很。
當年不讓他改制科舉,現在好了,連科舉都沒了。
***
「各省建大學,由京城大學大頭開枝散葉分出去……」
報紙上報導了大學分裂出去,連學校內那些分院去了哪個省都有報導。
各省總督也是積極邀請,畢竟往後官場都得經大學走一遭,自己省有大學這操作起來也方便。
自己省沒有大學,到時候可就是別的省分配過來。
對於大學建設,哪怕支出歸地方財政,各省也是積極響應。
要說第一個錄取大學生的衙門那就是教育局,教育局招兵買馬看準的就是京城幾所大學的學生。
這些學生到位後,讓幹什麼幹什麼,比官場上老油條好用多了,飛快地將各地衙門搭建起來,先是省再是各個府然後是下面的縣。
除了本屆學生,還有大批的往屆學生,不分男女,只要考核過了就錄用。
主打一個動作要快,將衙門落實下來,將權力先拿到手。
國內的動靜並未傳到海外,八月份訓練了幾個月的手軍接到了調令前往琉球,在琉球待命。
琉球國很是不安,還傳信給了在京的大使。
此舉兵部都不知道皇帝的打算,更別說理藩院了。
不提琉球使者到處攀關係,打聽情況。
寶音察覺到皇帝這次回來後態度有點不對,跟太子說話時似乎有點夾槍帶棒。
這就顯得很奇怪了,觀察了一段時間,寶音確定了確實有問題。
而這個時候由南邊四貝勒送來的南洋見聞的奏章也遞到了皇帝的案頭上。
「……上為兒臣於南洋見聞,南洋繁華遠超兒臣所見……」
皇帝將奏章放到桌面上。
園子裡正在吃水果的寶音擦拭手後接了過去,翻開後一頁一頁看,看完後放下。
「哦。」
皇帝挑眉,「你就這麼回答我?」
她咬了一口哈密瓜,吞下後才道:「那還要怎麼回答?」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