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乃孝悌仁義漢太子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豆子和麥粒口感不好,但又廉價又有飽腹感,正好與屠戶送的大骨頭一起熬煮;

淮陰遍地都是竹筍,和因沒客人而賣不出去的野菜塞進雞肚子裡,抹上鹽放入瓦罐里燜熟;

羊腿必須烤著吃,烤架下放個擋板接油,再把油分別放入豆麥粥和燜雞的瓦罐中,油脂一點都不能浪費。

淮陰靠近淮河,魚很便宜。劉邦本來還想做幾條烤魚。

他想起兒子所說的故事,韓信食不果腹,只能釣魚為生,恐怕已經膩了魚的味道,就省了這部分的錢,多買了一壇酒。

喝!今天必須喝醉!

劉盈雙手高舉,蹦跳著要求嘗一口,被劉邦一個腦袋崩鎮壓。

「我們喝。」劉邦塞給韓信一個酒罈子。

韓信抱著酒罈子,很是迷茫。

劉盈打量韓信,很奇怪韓信現在居然會靦腆。

韓信是個什麼性格?

他「兵仙」的稱呼不是說他人的性格和長相很仙,更不是說他的品德像仙人一樣高潔,而是評價他戰爭指揮能力高超。

太史公在韓信的列傳最初就寫明了韓信的性格——品行不端。

這「品行不端」不一定是指道德低下,但韓信早年臉皮之厚,恐怕連劉邦都不能比。

劉邦沒有在陌生人家中蹭飯,被嫂子嫌棄後就去考了吏自力更生。

韓信則是一直蹭飯,蹭得同鄉都厭惡他,南陽亭長是最後一個收留他蹭飯的好心人。

韓信發達之後,其行為也說不上多高尚。

不說他侮辱亭長和出賣鍾離眜之事,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說他謀逆,也是他謀逆的過程太抽象,才落得一個好名聲。

韓信確實對很多人說他要謀反,但又確實沒做好謀反的準備。

他成為淮陰侯之後沒有立刻被呂后殺死,而是在長安生活了四年。直到劉邦出征,呂后才趁機將他族滅。

在這四年,他一邊自怨自艾,嘴裡繼續說著「我真後悔沒謀反」的話,一邊又希望重新獲得劉邦的重用。

這大概就是劉邦知道他會威脅自己的繼承人,仍舊狠不下心殺他,但呂后殺了他,劉邦又覺得「就這樣吧,挺好」的原因吧。

韓信若真的謀反,他在歷史中的評價就沒有這麼高了。

後世常為韓信鳴不平,說劉邦沒了韓信就只能當個漢王。

這話是沒錯。

就項羽那政治智商,劉邦就算打不出去,也基本高枕無憂。

沒了韓信,劉邦就委委屈屈地割據漢中巴蜀,只能寄希望後世子孫爭氣了。

那如果韓信沒有劉邦呢?

韓信先投靠項羽,不受重視才投靠劉邦。在劉邦處,韓信還差點因犯法被斬,得夏侯嬰看中免於死刑後推舉給蕭何。

在蕭何月下追韓信前,韓信一事無成。

離了劉邦,他又能投奔誰?誰又能比劉邦更信任他?

當時劉邦聽蕭何之言,拜從未展現出自己的才華、不是自己的元從、年紀相比軍中其餘大將過分年輕的韓信為大將軍。

他將自己的軍隊交到韓信手中,讓自己的老兄弟們都給韓信當下屬,韓信所有軍事指揮都不需要經由他的命令。

這樣的權力和信任,誰還能給韓信?

在楚漢對峙的時候,韓信迂迴繞開項羽,把項羽周圍羽翼全部剪除,奠定了大漢勝利的基礎。

但這個戰術有一個關鍵點——必須有人纏住項羽。

項羽戰無不勝,就算韓信正面與項羽也不敢言勝。

這個纏住項羽的人不可能獲勝,若能獲勝,韓信就不需要迂迴了。

但這個人必須能讓項羽不能大勝,還要儘可能地減弱自己這一方的損失,並且在每次失敗後都迅速組織攻勢繼續與項羽纏鬥,才能拖住項羽的腳步。

那麼這個被韓信放在棋盤上,用來吸引項羽的重要棋子是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