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此人,熟讀兵書,較有遠見,明白楚懷王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他給楚懷王立下軍令狀,保證一定會迅速出兵,救回武信君項梁。
領兵出發後,宋義便命令將士不眠不休急行軍,並派人突圍進入城中,約項梁共同出戰。
既然以項梁的安危為主,宋義便不顧自己這方死傷了。
他要與秦軍硬拼,逼秦軍露出破綻,讓項梁突圍。只要項梁突圍,之後戰鬥是勝是敗都無所謂。
這裡是楚國故地,因十幾年前的秦楚大戰,之後又有很重的徭役,連曾經的田地都已經長滿了小樹。山上更是密林叢生。
宋義麾下多為楚人,對當地氣候和地形都很熟悉。
他堅信自己哪怕戰敗,也能從容保留大部分實力退走。
項羽卻十分反對。
在項羽看來,現在天氣濕冷,將士急行軍十分困難,兵卒叫苦不堪。此時宋義不僅不安撫兵卒,還試圖讓兵卒硬沖秦兵,楚兵定會死傷慘重。
楚兵本土作戰,無論糧食還是天時地利都比秦軍更強。這時候該以逸待勞,保留士氣,並繞道切斷秦軍糧道,再與秦軍正面交戰。
若按照自己的戰術,此戰必勝。
項羽向宋義據理力爭。
宋義搖頭:「論用兵,我可能不如將軍;但論遠略,你不如我。對楚國而言,武信君值得用現在所有的將士去換。再者,我會命令其他諸侯先攻打秦軍,項小將軍不必擔心楚兵會折損太多。」
宋義與范增一樣,都是投奔項梁,而非楚懷王。項梁還未死,宋義以為自己和項家還很親近,所以對項羽說話較為直白,沒有藏著自己陰暗的小心思。
在宋義看來,秦已經快自滅,現在與秦軍這一戰是勝是敗都是小事。
他著眼的是滅秦之後。
大秦未滅時,諸侯皆臣服楚懷王。但秦已滅,這些諸侯至少有一半都會與楚國為敵。
陳勝死後,項梁和劉邦就是繼任大義者。項梁擁立楚懷王,劉邦投奔之,項梁地位又在劉邦之上。
對之後的逐鹿天下而言,大義名分非常重要。
項梁活著,大義就穩穩地站在楚國這邊。
所以宋義不在乎一戰勝負,只要項梁活著就好。削弱其他不省心的諸侯,更是意外之喜。
項羽見宋義居然是奔著失敗去的,十分憤怒。
明明可以獲勝,卻因一些陰暗的小心思明知有坑,還故意去踩,項羽深深厭惡宋義的人品。
項羽心中本就生出怒氣,宋義之後的做法,更讓他怒不可遏。
宋義擔憂項羽衝動,居然傳令全軍,武信君危在旦夕,全軍必須咬緊牙關迅速趕到戰場,不可畏難,違令者斬。
傳令後,他又讓項羽卸甲反省,讓兒子宋襄暫代項羽的職位。
「你若不想救你叔父,那就讓我兒子去沖陣吧。」宋義不僅解除了項羽的兵權,還嘲諷項羽。
在宋義看來,他是項梁身邊的老臣,又是長者,壓一壓項羽的脾氣很正常。
項羽可不這麼認為。
對宋義的折辱,項羽深恨之。
他迅速將宋義的話傳了出去,並召集心腹和項家家臣。
「兵卒有足夠的糧食,他卻讓兵卒甩開後勤,吃著干豆子趕路;有可以供車馬通過的大道,他卻讓兵卒走危險的山路;我們可以輕易截斷秦軍的糧道,他卻讓兵卒硬沖秦軍。楚兵可以以逸待勞大勝秦軍,一舉滅掉秦國最後一支雄兵,他卻讓楚兵比秦兵還疲憊。」
「現在天下反秦的雄兵都聚集於此,如果戰敗,秦軍當重新掃滅六合,哪還有滅秦的機會?可以獲勝卻故意衝著失敗去,宋義莫非是秦國的奸細?!」
宋義的小心思本就上不得台面,他敢對項羽說,卻是不能對全軍說的。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