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乃孝悌仁義漢太子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韓信矜持地點了點頭,從容地接受了弟弟的崇拜。

……

「啊,呂釋之不肯聽我的命令?」劉盈端坐席上,雙手放在膝蓋處,閉了一會兒眼睛。

半晌,他睜開眼睛道:「別指望阿父了。阿父肯定也認為,在豐邑堅守,比上山強。」

使臣不甘心道:「為何不先問問漢王?或許漢王能聽主父的建議。」

劉盈搖頭:「我如果將此事告知阿父,阿父就知道我不放心阿母,可能會偷偷離開漢中。他不一定會聽從我的建議,但一定會把我帶在身邊。哪怕戰場再危險,總比我獨自離開漢中強,對吧?」

使臣嘆氣:「主父說得對。」

一旁伺候的家吏宋昌忍不住道:「世子,你還真的要離開漢中啊?太危險了!」

使臣辯駁道:「主父有攻城之能,若你我鼎力相助,又有兵馬相隨,有何危險?」

宋昌罵道:「張不疑!張公派你來世子身邊為家吏,特意叮囑你勸諫世子小心謹慎,不是讓你慫恿世子冒險!你如此行徑,真不像張公之子!」

被劉盈派去豐邑,剛風塵僕僕回來的使臣,乃是張良長子張不疑。

張良雖然回到韓王成身邊,但讓長子張不疑繼續跟隨劉邦。劉盈得知此事,趕緊寫信討要。

劉邦還未離開戲下,就讓張不疑先去劉盈身邊報到。

勸說呂釋之,是劉盈給張不疑的第一個任務。

張不疑本以為十拿九穩,沒想到呂釋之油鹽不進。他心裡本來就有氣。

聽宋昌嘲諷自己,他譏笑一聲:「為家吏者,該盡力完成主父的命令,而不是自以為比主父更聰明。我是無能,不如家父。但我至少有自知之明,不會對主父指手畫腳。宋昌,我和你是世子的家吏,不是漢王的家吏。世子才是你我的主父。你難道要聽從漢王的命令,不服從世子的命令?」

張不疑說出誅心之言,宋昌也不甘示弱:「我當然聽從世子的命令。但為人臣者,不是一味聽從主父的命令便是忠誠。你這樣,與佞臣何如?」

「好了好了,別吵了。我耳朵嗡嗡嗡疼。」劉盈端坐不住,手撐在席上站了起來,「你們二人真是無一日不吵架,感情有這麼好嗎?」

宋昌和張不疑聲音拔高:「感情好?!」

劉盈抱著手臂,一邊點頭一邊嘆氣:「阿父說的,打是親,罵是愛,感情深厚用腳踹。你們二人的相處方式和阿父說得一模一樣。」

宋昌臉色一沉:「漢王一定是在開玩笑。」

張不疑說得更直白:「漢王只是在逗弄世子。」

「撲哧。」劉盈放下手臂,「行了,你們吵也沒用。我決定的事,誰都不能阻止。如果能阻止,阿兄還會給我留一支兵馬嗎?他知道阻止不了,才只能留下兵馬保護我的安全。」

宋昌沉沉地嘆了口氣。張不疑得意地輕哼了一聲。

劉盈看著自己身邊哼哈二將,頗為無奈。

宋昌是賢臣,諫臣,清高之臣。

而張不疑嘛……張良的兩個兒子,長子張不疑謀殺舊楚國的貴族,花錢贖命當了更夫;次子張辟疆奉承呂后,諸呂被殺後不知所終。

張辟疆還沒出生,無緣拜見他的聖君劉盈。但張不疑,呃,確實很有佞臣之風。

可能他們倆都像韓國未滅時的張家人吧。

見宋昌和張不疑互罵,劉盈有點幻視了記憶中某個電視劇的清濁二人組。

咦,那自己豈不就是乾隆了?

其實乾隆也不錯嘛,活得又長又瀟灑。劉盈在心裡滿意地點點頭。

兩人雖然性格迥異,但都是賢能之人。

劉盈好不容易把沛豐的二代培養出來,卻被可惡的阿父摘了桃子。

可惜劉邦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站在未來千古明君這一邊。劉邦給劉盈留下的兩個家吏,在劉邦本人面前只是低調的小透明,卻被劉盈慧眼識了大蚌珠。<="<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