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草原上的牲畜吃了一整個春夏的肥美水草, 變得膘肥體健。同時牧草漸漸枯黃,牧民們逐漸找不到地方放牧, 空出了大量閒散人手。
此刻中原正好秋收, 不僅可以掠奪糧食,大批勞動力被綁在田地上, 中原王朝若強行徵兵, 國家就會發生混亂。
所以遊牧民族南下,只會選擇秋季。
還有大半年的時間, 應該有充足的時間阻止太子吧?蒙恬樂觀地想,帝後總不可能讓太子在邊疆待一整年。
蒙恬提筆寫了很長很長的信, 等冰雪開融, 立刻送向京城。
在蒙恬寫信的時候,劉盈也在做事。
兵卒不像將領,有厚實的衣服可以穿。為了不凍死, 他們每日都要訓練。
蒙恬在長城腳底下有屯田。雖然遇到戰亂荒廢,在蕭何的勉力支持下,他趕在大地封凍之前收了一季豆子。再加上蕭何運來的糧草,勉強能支撐戍邊兵卒的訓練。
戍卒的訓練強度很低,大多是訓練隊列——強度高了,營養上不去會死人,吃豆子也就只能允許這點訓練強度了。
劉盈參觀了一段時日的兵卒訓練,開始在兵卒休息時,與兵卒閒聊。
封建時代的軍隊為了便於管理,都是以地區劃分隊列。講個笑話,傳令官走錯了地方,傳令的時候兵卒都聽不懂人說話。
劉盈的記憶力極強,語言天賦十分可怕。
在軍營中混了一個多月,劉盈就會了幾十種方言——就算是同一個郡,隔條河的口音就可能不同了。
雖然最初兵卒在劉盈面前很拘謹,劉盈扮了一下懵懂少年郎,就很快打消了兵卒的警惕心。
兵卒們爭先恐後在貴人面前表現自己,劉盈飛速就摸清了各個編隊的籍貫。
韓信不能理解:「盈兒想要知道兵卒的籍貫,看兵冊即可。」
劉盈道:「我知道,我只是無事可做,無事找事。」
韓信有點不信:「你是想奪軍心嗎?蒙恬忠誠,你沒有必要如此勞累。」
劉盈再次手一揮,又在那扮孤家寡人:「我誰都不信!」
韓信相信劉盈確實是因為無聊,才沒事找事了。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長城兵團里轉悠了一圈,劉盈總算開始做正事。
他帶著人向兵卒宣揚大漢現在的地方政策。
跟隨他來到北疆的小將們搖身一變,每人都抱著一大堆竹簡木牘,向兵卒宣揚他們所在籍貫現在的情況。
賦稅如何?徭役如何?田地如何分?爵位如何拿?
他們將大漢新頒布的律令細細揉入戍卒們最關心的事上,告知他們現在家鄉的情況。
現在的大漢,哪怕兵災未平,也在努力輕徭薄賦。
劉盈讓勛二代們著重提了解甲歸田的漢軍兵卒的情況。
劉邦平定諸侯,要不了楚漢之爭時那麼多的軍隊,保持個十萬左右常備軍就行了,其餘兵卒都賜爵歸家。
即使在征戰的路上,劉邦關心歸家兵卒的詔書也一日未停過。
他手下的功臣都還沒有賜田(封邑和賜田不同,封邑是吃賦稅),劉邦先勒緊褲腰帶,在中原和關中把立功的兵卒的爵位賞賜兌現。
摸著秦國的石頭過河,秦始皇拖欠滅六國的賞賜,大秦百越兵團便冷眼看秦國滅亡。劉邦怎麼也要先把賞賜兌現了。
「你們若有了戰功,照樣有爵位。得了爵位歸家,大漢照舊賜給你們田宅奴僕。」
勛二代們也曾經都是泥腿子,和兵卒說話並不咬文嚼字。雖然語言有一點點不通,在懂雅言的當地人的幫助下,再輔以肢體語言,宣傳很順利。
大漢即使缺壯丁,為了不害生產,規定男子弱冠才開始服役。
且為了讓男丁有時間成家生孩子,男丁二十到二十三歲只在本縣服役,過了二十三歲才去外地服役,一直到五十六歲才免役。
這個「免役」,不是說從二十三歲一直在服役的地方待到五十六歲,而是在這個年齡段,可以隨時徵召他們去服役。<="<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