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乃孝悌仁義漢太子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此刻的雲夢澤比詩文里還要震撼。

「雲夢澤」的稱呼源自楚語,但楚人自己是不稱呼其為「雲夢澤」, 而是為「雲夢」。因為在楚語中, 「夢」就是「澤」。哪怕經歷了大秦, 這裡還是老楚人的聚集地。

吳臣是個和父親一樣務實的人。在吳芮還任番縣縣令時, 按照此時的規矩, 吳臣常幫父親處理公務, 算是半個縣令。

他見劉盈因自己的勸誡, 像個孩童一樣鬧彆扭, 心中沒有因「得罪」太子擔憂,反倒與劉盈更親近了。

吳臣體貼地轉移話題, 說起了長沙國的治理。

長江之北為「雲」,長江之南為「夢」。

戰國後期, 因人口增加, 雲夢的面積便已經縮小,後世產糧重地「洞庭湖平原」的雛形出現。

而沖積平原的雛形, 就是一片一望無垠的沼澤地。

如何將沼澤變成平原?

吳芮病逝前, 還在腿脖子上裹著皮革,雙手拄著拐杖, 每日行走在能沒入小腿的淤泥中。

他需要修許多渠道水壩水車,將沼澤的水排乾, 才能把沼澤地變成水稻田。

吳芮原本的領地番縣, 現在已經劃給了淮南國,這一片地方的人對吳芮十分陌生。

失去了民眾基礎,吳芮的工作很難開展。

雲夢澤這片區域民眾構成非常複雜。楚人、秦人和土著野人混雜。

吳起變法時, 曾將大量舊貴族遷來,促進了雲夢澤的開發。但吳起死後,楚王便棄用了新法,雲夢澤的開發也中止了。

秦始皇也曾遷徙民眾開發雲夢澤。但秦朝統一的時間太短了,且徭役過多,讓當地人感到畏懼。

吳芮想動員他們修水利,他們只以為吳芮又要害他們,十分牴觸,往山里逃。

吳臣道:「阿父無奈,便停止了計劃,承諾不會興徭役,才安撫住他們。雖然臨湘看著平和,實際上……唉。」

吳臣和吳芮身為秦臣,是有點看不得地方「野蠻生長」的。

但如後世太史公《貨殖列傳》所言,因水熱條件好,楚人飯稻羹魚,火耕水耨,果隋蠃蛤,很難餓死,所以生活十分懶散,得過且過,幾乎沒有富裕之家。

吳芮在番縣當縣令時,依託秦國的強大威勢,番縣人不敢懶惰。吳芮是能吏,在他的帶領下,番縣人很快就富裕了。

將領地換到長沙國,吳芮雖然是長沙國的王,長沙國給當地人的威懾遠遠不如大秦。

吳芮又不是一個暴虐的人,見當地人不想幹活,便也懶得催了。

吳臣提起此事,頗有些憋屈。

劉盈的注意力成功被轉移,捏著下巴沉思。

南方和北方不一樣。北方水熱條件不好,人手不足的時候,光是種出果腹和納稅的糧食,庶民便已經拼盡全力;南方則在種地之餘,還能有空閒勞動力。

但人只要餓不死,就難免懶惰。當地土生土長的楚人別說主動修水利,連耕地都懶得細緻伺候,一把火燒了就算耕了。

後世南方好幾次大開發的開端,都是北人逃荒南下,來南邊「卷」出來的。

現在北方自己種糧食的人都不夠,不能遷徙北人來「卷」南人,就只能靠強制的行政命令來讓南人努力。

哈,確實難。

吳芮在番縣,即後世鄱陽待的時間,遠沒有吳家在長沙國經營的時間長。但後世對吳家的紀念,卻集中在鄱陽。岳陽幾乎沒有吳家人的傳說。

由此可見,吳家人在長沙國當王的時候,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政績。

劉盈來長沙國之前,還以為是吳芮年紀大了,所以懶得動了。而後世子孫又沉溺享樂,不想做事。

聽完吳臣抱怨,原來吳家人沒變,只是環境變了。

劉盈道:「想回番縣嗎?等滅了淮南王,我和阿父說說,給你們換一塊領土。番人也一定很想念你們。」

吳臣笑著搖頭:「我們家在番縣聲勢過重,還是算了,就留在這裡吧。什麼都不做也挺好。」

他眼中閃過一絲落寞,但神情很堅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