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乃孝悌仁義漢太子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劉盈笑眯眯道:「我樂意,我開心!」

老伯被劉盈噎得說不出話。

他本應該感激,但又有些憋悶,竟沒有第一時間表現出自己對劉盈的感謝之情。

待他回過神,劉盈已經換了個話題,問他們漁樵狩獵之事。

亂世很矛盾。

道路旁都是餓死人的屍骨,屍骨上臥著的野狐野兔卻很肥美;

村莊附近的小山坡寸草不生,都被砍了拔了當柴火,再遠一點的山坡上的密林中,老虎悄悄探頭;

小河道中別說魚蝦,連水草都撈不到幾根,大江大湖中魚多得能冒出水面,河灘上河蚌密集,《三國志》記載,袁術的大軍曾靠撿河蚌充當軍糧……

人少了,「野味」便多了。只是活著的人不敢離開聚集地,無「福」享用。

他們不敢去茂密山林中求食,山林中的野獸卻能趁著人煙稀少下山食人。

不是時時刻刻都有亂軍掠奪,鄉勇大部分傷亡,都是阻止野獸下山。

什麼老虎、野豬、熊瞎子,權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是亂世中鄉人的活閻王。

若村莊的柴火不夠了,鄉勇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密林中砍柴火。

其實盛世也差不多。

盛世人口多,村莊城鎮附近的柴火更難尋。樵夫走個幾日,入深山砍柴,再返回村莊城鎮販賣,常能養活一家人。若稍好一些的木炭,有時候價比黃金。

下水打魚,入山砍柴,賺得比尋常種地多,若是熟練的獵手,還能免徭役,就是危險了些。

劉盈和他們交流狩獵經驗,詢問他們附近山林情況。

他又向村人傳授了一些好用的狩獵和打魚工具,比如宋時才出現的刺網。

若在黃河豐水期,刺網應該能撈到不少大魚。

劉盈告別一個村莊,在馬車上寫寫畫畫,記錄下村莊的位置,和他們在亂世中保命的經驗。

尤其是見縫插針耕種收穫的經驗。

這些都是蕭何要求劉盈帶回去的資料。

亂世中耕種的經驗若用在盛世,就算遇到荒年也可以熬過去了吧。

還能活下去的村民個個兇悍狡詐,和淳樸沒有半點關係。

劉盈白送東西,原本該是被當冤大頭欺負。但他帶著精兵,路上遇到的劫匪雖在遭遇戰後永遠不能再說話,也能幫他宣揚戰績。

一個強大的人做好事,村人就不會得寸進尺。

他們會表現出自己的感激,會替劉盈揚名,甚至會從牙縫裡擠出糧食,來感謝劉盈對他們的幫助。

還有些家中已無老小的鄉勇,在全村人的支持下,拿著村人湊出來的武器馬匹,跟隨劉盈離開。

劉盈說要趁機徵兵,但沒有一次主動征過兵卒。有人跟隨,他就收下;若這一處沒有人跟隨他,他就笑眯眯地揮手離開,神色沒有半點遺憾不滿。

有些鄉勇,在劉盈離開好幾日後,追上了劉盈。劉盈也不擔憂對方是否是奸細,統統編入隊伍。

孫策提出異議,劉盈笑著答道:「我相信你我帶兵的實力。就這些流匪,即使摸清了我們的情況又如何?摸清了我們的情況,他們反倒是不敢來了。」

孫策和劉盈打賭。他不信流匪有這個頭腦。

打賭的結果當然是劉盈獲勝。

沿路的黃巾軍殘餘和黑山軍只零星試探了劉盈幾次,就算遇到劉盈,也會派人來打聲招呼,主動繞路離開。

劉盈的脾氣很好,除非匪徒主動襲擊他,或者碰巧遇到匪徒襲擊城鎮,否則他不會主動出手。

黃巾軍勢力已經很微弱,不敢與劉盈硬碰。黑山軍的頭領居然主動拜訪劉盈,詢問劉盈可否學習劉盈傳播的耕種漁獵經驗。

劉盈的小夥伴們驚詫地發現,黑山軍名義上是匪徒,實際上已經與許多城鎮「狼狽為奸」,仿佛割據軍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