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吾乃孝悌仁義漢太子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劉表道德感比較高,猶豫道:「我也不喜呂布。」

謀士笑道:「只是勸呂布背離袁術而已,趁著袁術急於登基,防備鬆散,奪走袁術之地而已。」

聽聞自己不需要收留呂布,劉表立刻同意。

劉表在荊州經營多年,荊州相對安穩,在亂世中算得上富裕。

他拿出的糧草和財物,坐吃山空的袁術不能比。

劉表的使者帶著糧草和財物賄賂呂布,以大義勸說呂布反了袁術。

如今仍舊是漢家天下,袁術僭越稱帝,很快就會成為天下共同的敵人,即使袁紹也不會容忍。袁術對呂布苛刻,難道呂布還要為袁術擋住天下人的兵鋒?

荊州牧已經上表袁紹處的朝廷,推舉呂布接替袁術的位置。

呂布果然如劉表謀士所言,即使下屬高順勸了又勸,仍舊被眼前利益所蒙蔽。

他大義凜然道:「我曾經除漢賊董卓。如今袁術也已經成為漢賊,我自當為大漢除賊。」

呂布都披上大義的旗幟了,高順愚忠,即使知道呂布這次又會吃大虧,也只能聽從。

於是天下格局變成了袁紹打公孫瓚,曹操偷襲袁紹,呂布在劉表的支持下打袁術……中原四處戰火。

孫策沿著秦軍當年出蜀的路線到達武陵郡的時候,劉表都沒有發現。

這不怪劉表遲鈍。

因劉表將郡治從長江以南的武陵郡,搬到了長江以北的襄陽,核心勢力基本都在長江以北,對長江以南多有忽視。

尤其是荊州長江以南的郡縣,因地位落差對劉表頗有怨言。

劉表若只是地方官,確實是能吏。他將長江以北的屬於自己核心勢力範圍的荊州區域治理得很好。

而在長江以南,因江水橫隔,劉表便無能為力了。

在長江以南的荊州人眼中,劉表將長江以北的荊州治理得越好,他們心裡就越難受。

原本歷史中,長沙郡太守張羨曾經在零陵郡、桂陽郡都做過官,深得江湘一代民眾人心。在張羨被劉表所辱,怨恨劉表之時,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皆支持張羨割據。

張羨下屬桓階獻策,劉表遲早自取滅亡,曹操有天下之主的氣魄。張羨不如割三郡自守,等曹操來了投向曹操,將來跟隨曹操吃香喝辣。

張羨聽從了桓階的獻策。可惜曹操和袁紹打得難分難解,還未南渡,張羨就病死了。之後三郡之人推舉張羨之子張懌,接替張羨繼續抵抗劉表,可惜如漢末三國大部分諸侯一樣,虎父犬子,張懌很快敗亡。

雖然桓階所料無錯,曹操確實成為最強大的諸侯,他本人也因曾經獻計張羨投向曹操,而在曹魏為高官。但張羨一家人,沒能等到這個好結局。

如今,桓階再次勸說張羨叛離劉表。

這次,他帶著周瑜勸說張羨投靠「張盈」。

劉盈已經得益州、關中之地,如當年的秦漢。

其他地方以為劉盈坐穩益州、關中之主的位置會非常艱難,江湘緊挨著益州,消息靈通多了,桓階已經得知益州被劉盈治理得很好。

桓階眼光很準、很長遠。

袁紹雖掌握著天子,但這位傀儡天子的正統性並不強。且袁紹性格弱點很明顯,諸子爭端又已經初見端倪,桓階不認為袁紹會成為天下之主;

桓階很欣賞曹操,但曹操勢弱,又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招牌,未來不好說;

劉表、公孫瓚等人不需要提,最後一位諸侯,便是「張盈」了。

「張盈」既無背景,年紀又輕,按照常理,桓階應該也看不上「張盈」的未來。

周瑜卻說服了桓階。

如果有一人,他既無年齡優勢,也無背景優勢,卻能輕易奪得秦漢祖地,治下統治比任何諸侯都穩固,這人豈不是天命所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