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若真有反心,此次就該舉兵南下了,為何反而要上書奏報此事?」閣臣中有人問。
「說的也是啊。」
眾閣臣不解其意,皆將目光轉向內閣首輔董季身上。
董季手捏鬍鬚,攏眼沉吟,「羅域比他那三個兄長可難對付多了。他有不臣之心,這毋庸置疑,不過……」
頓了頓,「他私占平寧,而未舉兵南下,必是有事牽絆,使其尚不能舉兵。其中可能是他軍資尚未齊備,也可能是他尚未找到舉兵的藉口,亦或是別的什麼。」
眾人點頭,「我猜必是軍資不夠,他雖盤踞北江鎮多年,屯糧積財,攢下不少,但若是用以招兵買馬還遠遠不夠。要不然這些年,他也不必總想方設法的弄錢。」
「是啊。這次他占領平寧,不也把平寧的大小官員都給抄了家嘛。既是抄家,那銀子本來是要交回國庫的,他卻悶聲不響的全扣下了。」
「這麼看來,他的確是缺錢。」
「那也不一定,也有可能就是缺少舉兵的藉口。不然出師無名,他這個兵也不好舉。」
「不管因為什麼,如今我們該如何應對?總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吧?」
董季點頭道:「如今之計,唯有先安撫,再想辦法將其誘出其所轄之地,殺之。」
「閣老有何良計?」
董季想了想,「我記得羅域好像尚未成親吧?」
閣臣們面面相覷,有人問,「好像是這麼回事。閣老為何問起這個?」
「若他尚未成親,不妨奏請陛下,將其招為駙馬,以安其心。待其入京迎親之時,藉此殺之,豈不是一舉兩得?」
眾人聞言不禁贊道:「此乃妙計。」
「老夫這就去找陛下說去。」
眾閣臣隨著董季出了內閣,董季拿著羅域的奏摺往乾清宮面聖,閣臣中一人,督察院御史劉煜堂尾隨而來,湊在董季耳邊低語,「閣老,最近聽聞北鎮撫司千戶穆雲川正在慶州那塊兒,查案呢。」
董季怔了瞬,「查什麼案?」
「聽說起初是因為他目睹有人當街行兇,打死一少婦,結果詢問之下,發現死者是當地知州的妾室。他懷疑死者是被那知州強搶而去,就此開始追查,但是他這一查,卻牽扯出慶州,梅陵一帶好些事情,甚至……,就快查到小公子身上了。」
聞言,董季攏起眼神,「穆雲川?就是穆清河收養的那義子?」
「正是。」
「哼,這個穆清河,他怎麼回事?也不好好教教他兒子為官之道?」頓了頓,董季問,「穆清河知道這件事嗎?」
劉煜堂道:「應該尚不知曉。」
「那便告訴他吧,他應該知道要如何處置。」
「是。下官這就差人去知會穆清河。」
***
穆雲川這些日子,一直和手下留在慶州查案,經他們一個多月的探查,發現慶州的案子複雜到難以想像,背後牽扯盤根錯節,龐大到像一張蜘蛛網。
起初,他以為無非是慶州知州趙琰強搶民女,被反抗後殺人滅口,但是後來發現,遠遠不止。有百姓得知他在查這案子便私下裡報案,穆雲川才知道,慶州以及周邊地界一直有人口失蹤,皆是樣貌出眾的年輕男女。而且,伴隨這些人的失蹤,慶州內外的河道,荒野還會時常有面目全非的碎屍出現。人們開始懷疑,那些失蹤的人都被殘害了,但為何被殘害卻至今無人知曉,官府對類似的案件更是草率糊弄,根本就不查。
穆雲川根據幾個失蹤人口案的線索追查,卻並沒有從中查到他們的共通點,這就讓他有些無從下手。不過,就在前幾日,他忽然想起一個人,那是他曾經在京城裡有過來往的一個官員,叫李醇。在他印象中,李醇曾在兩年前被調任到慶州做按察使。這時想起,他覺得或許能從李醇口中得到些消息,便去吏部查他的去向,結果這吏部的官員卻一口咬定,查無此人。
一個大活人,竟然憑空消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