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邊正想著,回過神來才想起那邊天幕居然說他兒子活了一百一十二歲。
皇帝:「……?!」
這是皇帝能活到的真實歲數嗎?這都活成人瑞了吧?
他兒子不會是改了年齡算法吧?
天幕下的不少人頓時也被這條消息衝擊了一臉,就連討論皇室的遺傳病這件事一時都顧不得了,還是那句話,從古至今誰見過皇帝能活到這個歲數啊!一般人都活不了這麼長!十里八鄉要是有這麼一個人瑞,那都是要趕來沾喜氣的。
而且歷朝歷代針對這種長壽的老人都是有福利的,像是前朝,就規定八十歲老人給予一人服侍,九十歲老人則給予兩人,一百歲老人給予三人,除此之外還獎勵老者可以當官,年齡大的婦女還可以被封為郡君、縣君或者鄉君。
而本朝雖然不給官也不封爵,但卻會賞賜布匹、金銀以及糧食,當地官員也會登門慰問,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對這方面有多重視。
【好了,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回歸正題,也就是殷釗將皇位傳給孝宗這件事,前面的很多原因也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得不感嘆幾句時也命也。
天慶三十年三月,殷釗突發急症,連夜召了孝宗進宮,並將皇位傳給對方後就薨逝了。
這裡公認的其中一個說法是:天慶帝極可能就像我們剛才討論的一樣,看哪個兒子都很糾結覺得不合適,想再等一等,結果沒想到身體明明還很硬朗的他居然會突發急症,眼看就要不好了,時間緊迫之下,也就只好選了雖然略顯愚笨,但性情仁厚的長子。
一方面是孝宗居長,其他兒子又都沒比他優秀太多,名正言順更不容易造成朝野動盪;另一方面,相較於其他幾個性情稍顯暴戾,很可能在上位後清算兄弟的兒子,孝宗簡直就是兄弟們的養老保險,沒看搞巫術詛咒他被圈禁的弟弟都給放出來又封了趙王嗎?這人還挺大度的嘞。】
大殿中的氣氛一時冷凝,所有人紛紛僵硬,如今正是天慶二十四年八月,那這麼說當今皇帝豈不是就只有差不多六年好活了?這是他們應該聽的嗎?
也有老臣琢磨,覺得應該再次上書勸陛下早立太子以安朝野,往日他們勸了陛下都沒聽,這次總應該聽了吧?
皇帝聽到這個消息也先是心裡咯噔一下,隨後便眉頭一壓,向殿中的群臣掃視過去,重點則放在了幾個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勛貴身上,想到天幕所言的孝宗之死以及繼位之君,心頭冷意划過。
這些人若是老實,他倒不建議讓他們安享晚年,若是不老實……哼!
被誇大度的三皇子一臉愁苦,他這麼大度也沒見他那個篡位的弟弟放過他。
殷閔唏噓,這種突發情況誰又能預料到呢?皇帝或許早就考慮過立長子,不然也不會在最後時刻下決斷這麼快,但看一眼平庸的兒子,再看一眼北邊的遊牧民族和朝堂上的大臣,判斷出這個兒子多半壓不住,於是就猶豫不決。卻又沒有如某個皇帝般當機立斷殺的人頭滾滾給孫子鋪路的決斷——他推測後面那個厲帝估計就是在某些大臣的擁護下上的位,這就是家裡沒收拾乾淨的後果了。
皇帝也不好當啊,一步走錯,後果就是很難承擔得起的。
【總而言之,孝宗就這麼繼位了,而關於殷釗的突發急症,史學家也有不少相關推測,很可能是他早年打仗留下了暗傷,本人脾氣又挺爆,心腦血管方面也可能有點問題。再加上年紀大了飲食又不健康,日常就喜歡大魚大肉,多油多鹽,以及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遺傳學問題,於是突發腦血栓什麼的就去世了。】
第6章
天幕的話語一出,大殿上頓時就有許多人坐不住了,宰相陸有年原本還坐在那裡當壁花,哪怕天幕之前曾有過那麼多驚人之語,都沉穩的坐在原處沒評價什麼,但此時卻一步邁出,對著高處的帝王拱手諫言道:「天下危亡皆繫於陛下一人,臣請陛下萬望珍重身體,切忌再行放縱口腹之慾,嗔怒之心也當克制。」
皇帝自然明白臣子這番話中所蘊含的真情與懇切,況且這番話也確實做不得假,在位皇帝好壞,對於一個國家的影響極其深遠。
思及此處,皇帝竟也顧不得因為天幕方才說的話語而憂慮了,血脈乃是出生時就註定的,沒辦法改變,然而未來卻是事在人為。
本朝既然有天幕出現向他這個皇帝透露未來,就必然支持他做出改變,如此他還枉做那般矯情姿態做什麼?他篤信自己能夠做得更好,最起碼不會再重蹈覆轍令敗家子登上帝位,荼毒生靈。
如此看來這天幕所言雖然有不好的地方,卻是遠遠利大於弊的,至於那些可能產生的亂子,大權在握的皇帝雖然覺得麻煩,卻不認為自己鎮壓不住。
想通了一切,皇帝心中一時竟升起萬丈豪情。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