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虛心納諫的皇帝一定不會差,所以現在很多人看歷史上那些不懂聽人勸吃飽飯的皇帝就很著急,覺得我上我也行。
但實際上這種事你還真不一定行,人家皇帝再怎樣從小接受的也是皇家教育,可能一點不懂這個道理嗎?主要是虛心納諫也得有一個前提,就是皇帝必須能做到從滿朝文武各方的諫言中提取出有用且正確的信息。
這時你又覺得你行了,覺得這是小事一樁,然而真有這麼簡單嗎?現代網友上個網看到有爭議的話題有時候都覺得正方有道理,反方也有道理呢,而當時朝廷上站的都是些什麼人?都是些飽讀詩書的人,人家一個個要是說不出點道理來,還敢端這碗飯?
所以虛心納諫說著簡單,實際想要做對卻有點難度。】
文人們紛紛點頭稱是,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能夠虛心納諫的皇帝多麼難得。
有些人奇怪,這個網是什麼東西?還要爬上網說?這是什麼講道理的奇怪方式?
【當時孝宗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場面,這群人徹底給他說懵了,覺得這個說的有道理,那個說的也有道理,不知道該信誰。所以范畛出場的時候他就很驚喜了,哎呦喂!李崇這人他知道啊,畢竟多少也是個沒有血緣的親戚,志大才疏,威脅肯定比其他人要小,於是大筆一揮,就他吧!
但這時候宰相陸有年就站出來說了,這人雖然才能有限,卻也不得不防,建議找個人制衡,不如就派一向與義陽王不對付,又精通兵事的輔國公去吧,他們兩個總領二十萬大軍收拾胡人綽綽有餘,不過家人都得搬來京城待著。】
皇帝閉了閉眼,即使已經知道這個兒子沒什麼才能,但就這麼聽著對方未來的操作也挺扎心的,畢竟這天下可是他打下來的啊,光治理都不知費了多少心血,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三皇子懵懵懂懂間又有些惶恐,不太清楚皇帝為什麼一副不忍再聽的樣子,雖然沒辦法分辨諫言的確有點丟人,但從本質來講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這個人選也不算錯吧?他只是沒有預料到李崇的野心而已。
輔國公張徊瞪圓了眼,就這麼一直盯著坐在對面看起來雲淡風輕的陸有年,他不是不清楚對方這樣的用意,這種事只要他沒有那個造反的心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親耳聽到有人提議讓自己家人做人質,他卻不可能一點都不放在心上。
唯有陸有年心頭咯噔了一下,直覺敏銳的他立刻就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如果事情真在李崇這齣了問題,對方又確實心眼兒比針眼兒還小,可能會不因為這場提議,而事後對他,對陸家做些什麼嗎?
【這個主意聽著有點缺德,但也不算過分,只是孝宗卻覺得一次性讓兩個老臣掌兵那還得了?讓他們一朝龍在天,那朕不成了凡土腳下泥了嗎?不過制衡聽著也有點道理,那就微聽,聽個40%吧,不要輔國公,讓范畛去監軍。
嗯,不知道你們笑沒笑,反正我當時看到這的時候是笑了,扣1請主原諒我。】
第7章
「你腦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居然會做下這種決定?先不說范畛被李崇那個蠢貨收買,你讓一個不懂兵事的文臣去監軍,他能監得明白嗎?」
皇帝勃然大怒,原以為這個兒子就只是平庸一點而已,現在看來何止平庸,簡直不堪入目!
陸有年提議派輔國公張徊和李崇一同出征並將家人遷往京城這件事上,一是考慮二人私交問題,避免結黨營私;二來也是為了分權,令其內部無法統一;三來掌控親屬也能令他們有所顧忌,一番心思具都是為了避免武將掌兵後致使皇權不穩。
當然,這其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輔國公會打仗,李崇……這傢伙是會打仗的人嗎?也就是打天下那時候沒人給過他打敗仗的機會,結果三皇子不清楚這點還不聽朝臣的話,居然把這個東西就這麼派去戰場了!
李崇的事情先不談,但這個兒子就連那麼簡單的事竟然都看不出來!哪怕不知道範畛是李崇的人,對方不懂兵去了又能有什麼用?甚至連分權這個目的都無法達到,就這還在擔心被當泥被踩在腳下呢,很快就連當泥的資格都沒有了!真是氣煞他也!
「陛下,陛下消消氣,莫要氣壞了身體。」
身後的內侍連忙勸慰,皇帝勉強平復激動的心緒,想了想,忽的冷笑一聲,指著下方跪著的三皇子道:
「依朕看來,這天幕之前說你平庸,倒還真是給你留了不少臉面。」
三皇子面色一白,這不就是在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他不堪嗎?
可這又確實無法反駁,經過天幕這一番講解,他也明白了自己這樣做產生的害處,如果沒有人當著他的面說的這樣明白,他怕是永遠都不會清楚這些。
忽的,他又想到了天幕之前說的某一段話。
虛心納諫,虛心納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