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公道放在利益之上,這種事說來簡單,但從古至今又有幾人能夠真正做到呢?
不少百姓痛哭失聲:「陛下這是真正將我們放在了心上啊!」
甚至都已經開始叫上陛下了。
衛乘愣然出神,他似乎已經明白了未來的他為何會甘願受死了。
虞景洵忍不住站起身來左右踱步,他已經恨不得立刻登上朝堂,見一見這位未來的摯友,秉持公理的千古明君了。
【或許這也正是衛乘不僅不曾怨恨,甚至直到臨死前還記掛著帝王的原因吧,他自己本身從小就因為血脈的原因一直在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在部族中無論怎麼樣都會遭到打罵,來到中原之後,哪怕做工拿到的錢都要比平常人要少,還沒處說理,因為他這樣的人在當時就是不受大部分人的待見。
但這時候,卻有一個人突破重重偏見看到了他的才能,願意重用於他,甚至還與他說君子生於小國,非君子之過。
也許在這一刻,帝王高大偉岸,公正無私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腦海,所以殷閔會選擇殺他給百姓一個交代,又何嘗不是在意料之中呢?
而假如對方不這麼做,才是真正的形象崩塌吧?
所以衛乘才沒有怨恨,因為他知道,正是因為君王是這樣的人,才會帶來昔日的重用,才會有如今的他,是他貪生怕死,忘記了初心,自作孽,怨不得旁人。
一飲一啄,皆是天定。
是以他雖然後悔,雖然彷徨,雖然仍舊也還是不想死的,但卻也願意一死。】
「君有憂,臣亦愁,君有喜,臣亦歡……」
衛乘再次痛哭失聲,他想,未來的那個他或許是比自己幸運的,因為對方至少得到過,而他卻再也不會有這個機會了,但對方又是不幸的,因為得到後又失去了。
但又該怪誰呢?怪來怪去,只能怪他貪生怕死,怪他明明將對方視之為自己的明主,到頭來卻還是更在意自己的命!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魅力所在啊,他的有情是真實存在的,他的無情也是真實存在的,讓人甘願效忠,又讓人甘願赴死。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衛乘與殷閔的君臣之情,本該如松柏長青,千秋萬代,永載史冊,然,終究是半途而廢,有始無終。】
第24章
殷閔手指輕點桌案, 心中嘆息,縱觀史書,並非沒有得到過重用的異族臣子, 前朝最開始也對此頗為包容, 然而到了末年, 由於君王昏庸,當時便有一個野心勃勃的出自異族的武將舉兵造反, 破開了宮門。
再加上異族的許多文化在如今又確實不被漢人所看得上, 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還茹毛飲血呢, 是以與本朝對武將的防備一樣, 有了這個先例在前, 自此, 朝中的風氣也再難以回到過去的開放與包容。
若對方僅僅只是擁有異族血脈也便罷了, 有他作保也沒什麼,頂多要承受一些異樣的眼光,但偏偏對方父親還是溪東的左賢王, 簡直疊上了buff, 那些大臣知道了恐怕輕易不會善罷甘休,而當時的情況多半又容不得對方拖延。
若非如此, 衛乘或許也不至於走錯了路。
當然, 最大的問題還是對方在這件事上過于謹慎,連賭一賭他的信任都不敢, 難道是長期處於這樣被歧視的環境, 連帶著他自己都對自己的血脈無形之中看不起了嗎?以至於明明兩條路擺在眼前, 他卻只看得見其中一條。
思及此處,殷閔心態變的與天幕上的天鳳帝一樣無動於衷的漠然起來, 這人有多少能力他還沒有親眼見到,但如此大的缺點和做的破事卻先展現在他眼前了,天幕對這場君臣之情的描述倒有些言過其實,這人配不上如此煽情。
【不過我們雖然感嘆這件事,但這個人說到底其實也沒什麼好可惜的,不然殷閔也不會連一點不忍的情緒都沒有,只是一句死有餘辜就把人的結局定下,家人也都被牽連流放了,講他也只是藉此感嘆帝王的魅力居然能令貪生怕死之人也甘願受死。
要說這件事的最大看點,其實還是後續發展。】
天幕下的不少人聽到這裡頓時精神一震,後續發生了什麼?難道是和溪東有關?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