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話其實沒什麼道理,大概只是因為殷閔知名度高才會被這麼說,畢竟比他更會殺兒子孫子的多了,他這也才殺了兩個,小意思,不算多,皇太孫雖然被廢但至少活的好好的,而坐在皇太孫這個位置上,從他展現了自己的無能開始,結局其實就已經註定了。
除非他能夠不上位,但一開始因為身份呼聲又那麼高,這麼一看這個皇太孫的命運也是挺悲催的,算是時勢造就的這樣一個結果。】
提到皇帝裝病,眾人嘴角就是一抽,不過天幕說的也確實,太子其他兒子不還吃香喝辣的嗎?至於皇太孫……說起來以殷鴻這個架勢,若是皇太孫真的登基,殷閔日後逝世,會不會成為孝宗2.0版?(天幕用詞)
亦或是被朝臣架空?
這麼看也確實是命了,除非皇太孫能醍醐灌頂,立馬支楞起來。
【有些皇帝死前給繼承人留下的是個隨時可能會因為一點點原因炸掉的火藥桶,可有些皇帝留給繼承人的卻是一片錦繡河山。
殷閔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並沒有如其他皇帝一樣,年紀大了就開始老糊塗昏庸,反而腦子格外清醒的布下了一個大局,將皇太孫與越王以及兩者的黨羽一網打盡,就是為了能夠替未來的繼承人掃清障礙,不留隱患。
總而言之,這場叛亂就這麼被順理成章的平復掉了,越王和那些反對現任皇儲的人甚至連個水花都沒能濺起來,前者被處死,後者被按律處置,該砍頭的砍頭,該抄家的抄家,天鳳末年掀起的這場關於儲位的大案就這麼從皇太孫被廢開始正式走到了尾聲,幾乎都快被換了一茬兒的朝臣們一個個都被嚇得跟小雞子一樣不敢吭聲,畢竟你以為皇帝在乎嗎?他的心早已和他殺人的刀一樣冷了。】
隱患……天幕的這句話倒是意外的點醒了天慶帝,既然這個兒子已經封了太子,而他剩下的日子說不好也只剩下不到六年,那他要不要也清除一些可能威脅到太子的隱患?
這倒不是他多有父子之情,又或是有多甘願讓位,宣朝到底還是需要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來繼承,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況且他也不希望自己死後江山如同天幕上那樣離散又重組,能發揚光大自然更好。
【後世有人以此抨擊殷閔性格殘暴,故意設局弄死了這麼多人,還有自己的一個孫子,但這個觀點吧,UP主認為未免有些偏頗和幼稚,首先政治這種事本來就沒辦法分的那麼非黑即白,前腳還打的如火如荼,後面就握手言和的現在也不是沒有,政治家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切實的利益和結果。
留著這些人,未來必然要引起麻煩,又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政治立場和觀點,那不送他們上天還留著幹嘛?給繼承人和江山留隱患嗎?
這可不只是那麼簡單的事,若後續只是繼承人被踢下位置倒也罷了,可上面的這些人爭權奪利,會因此死一大片的到底還是底下賣命的牛馬和百姓,縱觀歷史就知道了,哪一次爭權奪利會不流血?到頭來上面說不準還會握手言和,底下流了血的人看了這麼一場,可能最後連自己為什麼死的都想不明白。】
這些淺顯的問題哪怕天幕不解釋,朝堂上的眾人自然大多數都能看懂,可百姓們卻頭一次被講解的這麼清楚,原本還只當是爭權奪利,又或是為了繼承人,對於天幕上殷閔說的話也一知半解,天幕這麼一講,他們這才終於徹底理解且明白帝王此行的深層用意——受益的始終還是他們這種人。
狠,同樣也是仁慈。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殷元霜的皇儲之位算是暫時坐穩,至少明面上沒人會反對了。
於是天鳳五十年十二月,眼看孫女已經歷練的差不多了,殷閔便以年老體衰為由正式宣布退位,在走了一番推辭的流程後,殷元霜正式登基,尊皇祖父殷閔為太上皇,後又追尊了生父,改元淳化,是為淳化女帝。】
天幕上隨之浮現出一段畫面,換上一身君王服飾的女子儀態沉穩的一步一步來到帝王跟前,從對方手中接過傳位的聖旨,隨即又被親手戴上冕冠,如過去的祖父一般接受起群臣的朝拜。
居然就這麼退位了?
這是天幕下的眾人所沒有想到的,原本他們還以為殷閔會繼續坐下去,畢竟五年前對方射死孫子的手還是很穩很有力的,據說又活到了一百一十二歲,哪有什麼年老體衰的樣子?
可……想到對方堂堂一個皇帝居然到太醫署去幫人看病……有人思及此處不禁抽了抽嘴角,這位的心思確實挺難猜的,或許對方的確不是貪戀權位的人。
【事情說到這裡,後世就又產生了不少說法,說殷閔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孫女,也是因為不想放權,畢竟殷元霜性別短板明顯,只要殷閔這個威望深厚的太上皇在且一直支持她,她這個位置就能坐的很穩,所以哪怕退位也不會離開權力中心甚至擔心遭到苛待。
前者還算有一點道理,因為在殷閔死後,的確有人覺得自己行了趁機生亂,只不過很輕易的就被掌權多年的女帝KO,徹底老實;後者有一點就純屬胡編亂造了,這麼不樂意放權,那退位幹啥?一直待到死不好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