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集思廣益,討論了很久,還是沒討論出辦法來。再過兩天報紙就要發行了。
這天陸川回家,發現謝寧情緒低落,跟之前得知報紙出版消息時的興奮完全不一樣,一問才知道出問題了。
陸川不由扶額苦笑,是他想岔了,報紙沒有基礎受眾,大家對報紙的印象跟話本小說一樣,只是內容簡短一些。
願意購進報紙的書鋪,購買的數量跟普通的話本小說一樣。
陸川皺眉想了一會兒,跟謝寧說:「這樣,你讓李掌柜跟那些書鋪說,這報紙放在他們那裡代賣,賣不完可以退回報社,這部分的損失報社承擔了。」
陸川這個辦法很有效果,原本不願意購進報紙的書鋪,也都願意訂一些報紙放在店裡售賣。
但還是不夠,報社裡仍然積壓了兩萬多份報紙。
對此陸川又想了個法子,找一些小孩,沿街叫賣。
追根溯源,報紙最開始就是由報童沿街叫賣。小時候鄰居家的奶奶,哄小孩時會唱歌,其中就有一首歌,有幾句歌詞是這樣的:「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
這也是一個辦法,於是謝寧又讓人去找了一群口齒伶俐的小孩,簡單培訓了一天,就趕鴨子上架,讓他們出去賣報。
到了陸川休沐這天,報紙正式發售,陸川和謝寧沒有到報社去坐鎮,而是在家中準備接待來客。
之前孩子被拐的王家,今天要上門來道謝,這是早就說好的,陸川和謝寧也不好改期。
主要是到了現在這一步,謝寧在也發揮不了作用,在報社等消息還心煩,不如在家待客。
第82章 賣報
在北城一個破舊的宅子,有三間屋子,裡面都盤上了長長的炕床。每間屋子都躺了七八個小孩,其中最大的才九歲,最小的才三歲。
這宅子是之前謝明為了在北城推廣火炕,特意在北城買下的房子。北城的百姓大多數都見識過火炕,到了現在,對這個火炕展示點沒多大興趣了。
謝寧決定採取陸川請小孩當賣報童的方策後,便想到了他二哥講的,北城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小孩在流浪乞討。
大安立朝之初,專門為那些無人贍養的老人和孤兒設立了慈幼院,只要是符合條件,都可以到慈幼院生活。
現今距離立朝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慈幼院早已名存實亡,朝廷每年撥下的款項金額極少,還要被下面辦事的人盤剝,到慈幼院帳上,少得可憐。
京城中的孤兒眾多,慈幼院壓根就收容不了這麼多小孩,只能任由他們在外流浪乞討。
其實在慈幼院的生活也不好過,每天吃粗糧只能吃個半飽,穿的衣服也很單薄。也就前段時間謝明給幾間慈幼院的屋子都盤了炕,今年才好過了些。
京中大戶有時候為了名聲,也會給慈幼院捐點錢,或者找個地方施粥,好給自家博個好名聲。
到底杯水車薪,謝明這兩年當了兵馬司的指揮使,巡邏多了才發現這個現象。但他也無能為力,他們侯府的銀錢,大多花在了軍中,給傷殘的軍士撫恤,沒有太多餘力幫助那些孤兒。
所以謝寧一聽陸川的計劃,就想到了那些孤兒。
於是找謝明幫忙,讓他幫忙找一些小孩來賣報紙,賣出十份報紙可以給他們一文錢提成。
至於為什麼找來的小孩中,會有一個三歲小孩,主要這三歲小孩他哥是一個五人小團體中的老大,叫大河,小小年紀為了生計學得機靈圓滑,有能力領導這幫小孩。
但他有一個親弟弟,今年才三歲,是個小哥兒。他們的父母都死了,家中的錢財被族親霸占,並把他們趕了出來。
大河今年已經九歲了,再混幾年,長到十二三歲,就能找到活計,改善生活。他弟弟小溪是個哥兒,他一個小子帶著一個三歲孩子,比其他流浪的小孩要艱難幾分。
其實還是很多人想收養小溪的,他是個小哥兒,不管是養在家裡當童養夫郎,還是養在某些見不得光的地方,長大後為他們賺錢。總之只要大河願意,他完全可以拋開這個累贅,過更好的生活。
但他沒有。
謝明也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為人機靈卻不失情義,這把這人推薦給謝寧。謝寧見過兩人後,同意大河帶著他弟弟一起賣報紙。
因為是初期,謝寧沒找多少人來賣報,二十來個小孩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城中流浪孤兒的問題,不是他一個小哥兒能解決的,那麼多朝中大臣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沒那麼自大,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得了。
清晨即將拂曉,雞鳴聲剛響起,大河便從睡夢中驚醒,猛地坐了起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