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窮秀才和他的侯門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幾日報紙的銷量日益增長,報童們出去賣報紙的時間越來越短,他們也從一開始的一百份,到現在一次性領三百份,能賺到的提成更高了。

謝寧一開始下發毛衣的時候,說法是借給他們當工作服,若是不幹了要還給報社。

現在這些報童有吃有住的,手上賺了點錢,便想買下報社發的毛衣,謝寧說不要他們還不願意,硬是要買下。

謝寧無奈,只好把錢收下,轉頭又讓人給他們每人做兩雙鞋子。這些孩子每日出門奔波賣報,鞋子都是破爛的,大冷天的露出腳指頭凍得通紅,都長凍瘡了。

那些孩子本來還不想收,還是榮齋先生勸說:「這也是賣報統一的鞋子,由報社提供,否則露個腳丫子出來,影響我們報社的形象。」

大河想想也是,這才帶頭收下鞋子。

也是這幾天銷量好,他們賺了不少銅板,才敢收下這鞋,因為他們有能力可以還得起了。

這幾日的賣報生活,使他們變化巨大,不再是當乞丐時或畏縮或諂媚的模樣,好像有了一些謝公子所說的自信感。

賣報童的變化如此巨大,可見報紙的銷量如何。

報紙發行的第一天,銷量對比五萬的印刷量,是慘澹了些,但對比往常售賣暢銷話本,這個數量還是很亮眼的。

所以報社裡的眾人並沒有氣餒,反而很興奮,有這個成績已經很了不起了。

就連榮齋先生也不例外,認為這個銷量很不錯。

沒想到接下來幾天銷量直線上升,每天看到一報童出現,就開始有人上前來賣報,三百份都不夠賣。

第一天買報紙回去的人,看過了裡面的內容,大多數會選擇推薦給身邊的親友。哪怕是正經的讀書人,平時基本不看話本小說的人,也會買上一份來看,因為上面有林仁松先生的時政文章。

就因為上面有這一篇文章,他們買報紙的時候,長輩師長也不會說他們看報紙是不學無術。

平時本就比較愛看話本故事的人,一本《修仙傳》足以吸引了他們的目光,第一章結尾更是卡得剛剛好,勾起了他們想要看下去的欲望。

年紀比較大的人,則喜歡看那兩篇新聞故事。

這第一期報紙,可謂是把京城裡大部分階層的人一網打盡了。能在京城裡討生活的人,大多數都識得幾個字,報紙寫得又直白,價格也便宜。

現在京城的潮流已經變成了討論大安周報的內容,為了跟上大家的話題,即便是一開始沒興趣的人,也會買上一份來看。

於是就造成了一種現象,供不應求。

沒錯,報紙已經賣脫銷了,就連一開始十幾家書鋪定的報紙,也被廣大百姓找到,一下子賣光了。

他們還想向報社和翰墨書齋訂貨,可惜翰墨書齋里也沒有一點兒貨,看到這個現象,大家都高興得不行。

有了這個好開頭,報社當即向翰墨書局追加十萬份報紙。

但印刷需要時間,謝寧就乾脆暫時關閉報社,給大家放兩天假。

這期間報社會繼續給那些報童提供餐食,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到報社,便有飯可吃。為此謝寧還特意給黎星加了幾天工錢,讓他繼續負責這些孩子的一日三餐。

謝寧則終於可以從忙碌中清閒下來,他從年前就一直忙活到現在,可算有了一點空閒的時間。可惜陸川還要上學,不能陪他玩樂,於是他便回娘家去蹭吃蹭喝。

謝寧自從大年初二之後,就沒回過謝家了,以前可是經常回娘家的。若不是謝明說寧哥兒準備開一間新鋪子,有很多事情需要忙,謝父謝母都要以為他出什麼事兒了。

報紙發行那一天,謝寧往家裡送了十幾份報紙,他們才知道謝寧最近幹了什麼事兒。

新鋪子原來是這樣的,不賣東西賣報紙。

那幾日謝寧確實很忙,既忙著第一期報紙的銷售,也要忙著下一期報紙的選題。

謝寧也是在定了新一期報紙的新聞主題,並定稿後才會給大家放假,如今報紙大火,翰墨書局既要加印第一期報紙,也要趕緊把第二期報紙印刷出來,而且第二期報紙暫定刊印十萬份,加起來就是二十萬份。

翰墨書局的印刷坊,裡面的印刷工日夜趕工,就為了印刷報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