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窮秀才和他的侯門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柱子滿足道:「感覺這日子過得比在村里還快活,能吃飽肚子,晚上睡覺的地方還那麼暖和。」

石頭點頭附和:「沒錯,要是能一直過這樣的日子就好了。」

柱子感嘆道:「發明火炕的人太厲害了,只用燒一鍋水,就能暖和一晚上。」

兩人就這個火炕又稱讚了一番,這是他們每天都會上演的一幕。

時間慢慢逼近中午,外出鏟雪的男子陸續回來,柱子和石頭也收起了毛線團,出門為他們端熱水暖和暖和。

為了防止大雪封路,蘇大人安排這些被安置的難民,去鏟雪通路。

蘇大人自從來到涼州府,就接管了整個涼州城,一群難民滯留在城外也不是個事,但他也不能讓這麼多難民打擾城內百姓的生活。

於是他找了一塊地方,住在裡面大多數是窮苦的百姓,把百姓遷了出去。然後把那塊地方封鎖起來,給難民居住,又不允許他們自由走動,侵擾到城中原來的百姓。

城中百姓之所以不想讓難民進城,怕的就是這個,現在蘇大人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也就沒有反對的理由了。

遷出去的百姓,則被蘇大人安排在城中富戶的空置宅子裡,並給他們盤了火炕,還有一定的經濟補償,能生活得更好又有錢拿,他們也就高高興興地搬家了。

至於那些被占了宅子的富戶甚至是官員,只能任由他占了宅子也不敢吭一聲,他們倒是有不滿,也得掂量一下雙方的實力,尤其是謝博帶來的精銳,可是隨時跟著蘇元的。

難民被安排進難民區,也不是什麼事就不做,等著朝廷的分發救濟糧。

這次賑災的主要方針是以工代賑,難民們可以到官府的辦事處領差事,完成差事後可以得到一定的積分。

這個積分可以兌換糧食,兌換取暖的衣服。也可以存著,留到開春後兌換回鄉的路費,或者兌換今年的春耕種子。

總之這個積分的用處很多,難民們被積分制度吸引了目光,更加沒心思跟著別人搞事情,一心奔在積分上。

他們可是知道,只要他們努力,吃飽穿暖活下去不是問題。

普通老百姓只要能活下去,沒幾個敢鬧事的。

這個制度消除了很多往年賑災時會產生的矛盾,但也不是一點兒都沒有了,不過有謝博坐鎮,他們也挑不起什麼風浪。

自從蘇大人不知從哪兒得來了火炕的方子和搓毛線外,大部分男子投入到挖土盤火炕的工作中,婦孺則是搓毛線織毛衣,把這些難民安排得井井有條。

其實毛線是可以用紡紗機紡制的,但涼州府這邊沒有那麼多紡紗機,就安排人用手搓毛線,正好可以安置多餘的人力。

石頭和柱子雖然年紀比較小,但從小跑上跑下,還是有點子力氣的,便跟著大人們去抬泥土。

這兩天又下雪了,他們才呆在屋內,領了羊毛回來搓毛線。

經過他們這段時間的努力,難民區的大部分屋子,都盤上了火炕,一間房睡十個人。

本來有些升溫的天氣,因為風雪的來臨,再次冷下來。

但這次他們是幸運的,有火炕取暖,不會像之前那些人一樣,在睡夢中凍死過去。

涼州城府衙內,蘇元和謝博正在談話。

蘇元看著窗外的鵝毛大雪,片刻後轉身對謝博說:「這次真是要多謝謝大人的弟夫送來的火炕方子和羊毛線,否則這次涼州府估計又要凍死一大批人了。」

面對蘇元的誇讚,謝博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

他語氣平淡道:「蘇大人過譽了,火炕早已有了,行舟只是涉獵較廣,無意中看到,便給謝某送來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共事,蘇元早就知道了謝博是個什麼性子,也不計較他的冷淡。

「謝大人這就謙虛了,這火炕法子寫在遊記上,看過的人這麼多,只有令弟夫能想到貧苦百姓,找人研究出來送到災區。令弟夫以後定會成為一個為百姓干實事的好官,令弟真是好福氣啊!」

蘇元對陸川的印象很好,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從那篇策論和火炕方子,毛線方子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心中有百姓的人。

何況他家那個傻兒子對他也頗為推崇,蘇元還在寫家書的時候,特意問了一嘴,得到的反饋果然不錯。

聽蘇元說到自家弟弟有福氣,謝博面無表情的臉上,浮現了一絲笑意。

謝寧備受永寧侯府上下寵愛,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謝博平時情緒內斂,可心裡對寧哥兒的寵愛不比謝明少。

謝寧在外面受氣了,謝明就會暗搓搓給人套麻袋,至今沒被找上門來,這一切都因為謝博在背後善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