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寧打算先收點利息,給自己一個出氣的口子,否則一直憋心裡,他心裡會難受。
於是,在十幾天後,人們發現大安周報最新一期,出現了某個廉姓官員的後宅八卦。
謝寧在報社裡巡查,聽報童給他轉述百姓對這篇故事的感想。
一個報童說:「西街賣包子的王大嬸說,原來大官家裡也跟她們普通百姓一樣,一樣會有婆媳矛盾,這婆婆甚至比她們還不要臉。她們普通老百姓都做不出搶占兒媳嫁妝的事兒,那可是會被戳脊梁骨的。」
上一個說完輪到下一個,排著隊給謝寧講八卦。
他們不知道謝寧和這個故事的主角有什麼恩怨,只以為是尋常的故事。
不過謝寧一向對這些八卦感興趣,提了一嘴說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反響,一眾報童便積極地給他反饋賣報途中聽到的話。
見謝寧示意下一個,前面的報童閃開,讓排在他後面的報童上來。
「北城賣豆腐的路姐姐說,這個新媳婦太懦弱了,都被欺負到頭上,竟然忍下了。若是換了她,早就和那個老太婆幹起來了!」
聽到這,另一個和他組隊的報童說:「不過當時有買豆腐的客人反駁,說這個新媳婦那是孝順,做兒媳的就是要順著婆婆。然後又指責路姐姐,說路姐姐彪悍不懂禮節,作為兒媳怎麼能跟婆婆干架呢!」
謝寧問:「那你這個路姐姐怎麼回答?」
另一個接話:「嘿嘿,路姐姐說,既然你這麼孝順,就先把你自己的嫁妝給你婆母收著吧,自己先做到再來說我。」
「然後那人就不說話了,也不買路姐姐家的豆腐,扭頭就走了!」
下一個報童說:「路邊的餛飩攤子,有客人在討論,這個廉姓官員是誰,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裡的事都整不明白,還有什麼能耐為官做事。」
謝寧聽了一通下來,總體來說大家對連英傑這一家子人,感官還是比較差的,即便有少數幾個為他們說話,也是杯水車薪。
甚至有人從廉這個姓氏,以及他妻子的姓氏良,和廉家有多少口人,推斷出這故事上面說的很大可能就是連英傑。
大安周報的時事新聞欄目,一般都會印上「以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這次也不例外。
很多在官場混的人,看到這期報紙的故事,都對此猜測深信不疑。
以至於那天連英傑在衙署到哪都感覺有人在看自己,而且看他的眼神特別奇怪,看得他特別不舒服。
若是他上前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對方又會說沒什麼,只是想看一眼連主事。
連英傑疑惑,不懂自己今日看起來什麼不同,穿的衣裳是官服,出門前照過鏡子,也沒有儀容不整。
那種不對勁一直維持到侍郎大人叫自己去他辦公的堂屋,才有一個最近關係較好的同僚,給他遞上一張報紙。
「這故事上寫的可是連主事家的事?」
一開始連英傑還一臉懵,他自從被調到吏部當差後,就一心想著往上鑽研。為了跟其他同僚有話聊,看他們喜歡看大安周報,他也經常會買來看。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看最新一期報紙,今日之事難道是這報紙惹出來的?
連英傑接過報紙看了起來,臉色逐漸難看起來,這上面說的事情,除了名字不一樣,裡面寫的每件事,都是在連家真實發生過的。
而且名字的讀音跟他和妻子的姓氏讀音一樣,哪怕別人不知道他內宅發生的事,也很難讓人想像不到。
如今侍郎大人來找,估計就是為了這報紙上寫的事兒。
連英傑猜得果然沒錯,梁侍郎就是為了這事兒找連英傑。
他不在乎自己的女兒婚後過得怎樣,反正他有很多女兒。但是女兒被女婿一家給欺負了,還被人寫到報紙上,傳揚出來。侍郎家的女兒被欺負,他這個當爹的若是一點兒也不管,丟臉的就不止是連英傑,還會連累他被人恥笑。
梁侍郎把連傑英叫來狠狠訓斥了一頓,很快整個衙署的人都知道了,更加確認了報紙上面的主角就是連英傑。
一時間很多同僚跟連英傑都疏遠了,他能讓自己母親這麼欺負上官的女兒,可見也是個拎不清。
接下來一段時間,連英傑在吏部過得很憋屈,所有人都因為他在家事上的糊塗行為而唾棄他。
連英傑無奈,只好回家討好妻子梁氏,讓她每天來衙署給他送午膳,以此表現兩人的恩愛,如此過了一個多月,報紙造成的影響才慢慢散去。
他還找人去查了報社的背景,平時謝寧去報社沒有遮掩,而且報社的地方是他的陪嫁宅子,連英傑很輕易就查到了謝寧是報社的東家。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