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政的資質,努力的話,進士是不可能了,但還是能夠考上舉人的。
大安建朝初期,可用的人才很少,為了儘快補充人才缺口,便頒下律法,擁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可以直接補官。
如今過去了一百多年,每三年舉辦一次科舉會試取士,皇帝登基時,還會有恩科。朝堂不斷地湧入新人,官員早已經過剩了。很多沒人脈的進士都要等候補官,更別說區區一介舉人,舉人補官的制度名存實亡。
但唐政是唐大學士的兒子,補個官是輕而易舉的事兒,就是官職會比較低。
這就是唐大學士對自個兒子的規劃,舉人補官的官階雖低,也沒什麼晉升空間,好歹是個官。
沒想到唐政考中秀才後,對學業就懈怠了。以唐政如今的態度,絕無可能考中舉人。
被唐大學士一頓訓斥,並把他這段時間內做的機關都收走後,唐政雖然很不舍,但還是決定聽他爹的話。
他一貫不敢忤逆他爹。
其實唐政覺著這跟那些紈絝子弟沒什麼兩樣,都是沒什麼成就,躲在家族的蔭庇下度日。
他和他們唯一的區別,就是他需要一份正經的活計,好不丟唐家的臉。
唐政有些愧疚,他看得出來,陸川費心力給他出題,對他應該是有某種期望,如今他辜負了他的期盼,唐政不太敢看他。
陸川笑笑表示不介意,大安人還沒體驗過科技帶來的衝擊,自然不會重視工科。
知道陸川不介意後,唐政心裡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情又低落起來。以後再不能做他喜歡的試題的,能帶給他成就感滿滿的試題,從此就要消失在他生活里了。
陸川看出唐政眼裡的不舍,知道他還是想學物理的。
天才放錯了地方,那就是個庸才。唐政這種天才,要是擱他前世,那是要進研究院當科學家的,而不是在科舉之道上被反覆磋磨,磨掉他的鬥志。
陸川開口:「你有沒有想過走另一條道?不走你父親安排的路。」
唐政茫然抬頭,不走他爹安排好的路?那他能走什麼樣的路?
根據他爹的分析,這一條路,就是最適合他的路。他既沒有讀書的天賦,也沒有習武的天賦,否則就算文武不合,他爹也願意送他對軍中去掙軍功。
唐大學士只有他一個兒子,唐政想當個靠哥哥弟弟的紈絝都不成。
陸川沒有直說是什麼路,只笑了笑便轉身背著手看向窗外,不知在看什麼。
正在唐政疑惑時,陸川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先帝一朝時,曾有一農戶,因為研究出當地水稻增產的法子,以一介平民之身,被先帝封為九品農官,教導傳播他的種植之法。」
這個故事就在鍾博士推薦的一堆書單里,陸川還仔細看了看。那位農官的增產法子,就是利用殘餘物資,堆肥製作肥料,以此達到增產。
如今那位農官研究出的制肥之法,已經被傳播到大安各地,每個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
之後朝廷收上來的稅收,都因此漲了一成,先帝高興之下,直接給那位農官連升四級,晉升為七品的農官。
唐府的書庫種類繁多,這個故事唐政恰巧看過,陸川一說他就想起來了。
但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陸川沒有解答他的困惑,而是反問道:「現在若是有一農具,能夠讓農人耕地時更加省力,從而讓農人有更多精力去開墾荒地,增加稅收。你說聖上會嘉獎那個做農具的人嗎?」
唐政脫口而出:「當然!若是有人能研究出這種農具,我大安的耕地將會變得更多,天下萬民便能吃飽肚子,那可是極大的功績!」
每個有抱負且勵精圖治的君主,無不想要治下百姓吃飽穿暖、安居樂業,成就他一代明君的稱譽。
據唐政所知,當今聖上正是這樣的君主。
陸川轉過身來,看向唐政,話語裡充滿了誘惑力:「唐兄可想當這個人?」
唐政一臉懵,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用手指著自己,問:「我?」
陸川點頭肯定:「沒錯,就是你!」
唐政頓時搖搖頭,滿臉的不自信:「不不不,不可能,我怎麼會做到呢!」
不知為何,否認自己的時候,唐政心裡閃過一絲失落,還有一絲妄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