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上前給謝母捏了捏肩膀,說:「其實這樣也好,有陛下罩著,以後就沒人敢找報社的麻煩了。」
全程只有謝寧和永寧侯是一臉懵,王公公不是說陛下喜歡看報紙嗎?怎麼就扯到報社有陛下罩著了?
謝母看他倆那樣,就恨鐵不成鋼,老二和寧哥兒就是隨了他爹,沒點腦子。
陸川笑了一下,給謝寧解釋:「王公公剛才的意思,是讓報社以後定稿之後,先把報紙給他過目一下,他同意了才能刊印,這也是陛下的意思。」
謝寧不懂:「不是,為什麼要王公公同意我們才能刊印啊?這報紙的內容不是我們自己定嗎?」
謝寧現在能看出一些淺顯的計策,但剛才王公公的話太彎彎繞繞了,他實在是聽不懂內里暗含的意思。
陸川說:「以大安周報如今的影響力,寫什麼百姓們都會信,哪怕把一個壞人寫成好人,百姓們也會當這個人是好人。聖上正是要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才會派人進行監管。」
這謝寧可不同意,他說:「我們寫新聞的,就是要實事求是,怎麼可能把壞人寫成好人?」
陸川反問:「那萬一有人瞞報,報社真把虛假新聞報導上去怎麼辦?萬一有人寫的稿子是針對陛下的,你沒看出來,刊登上去,給陛下造成影響怎麼辦?又比如你之前那期王府少爺拖欠工錢不給,不就傷了皇家顏面了嗎?」
謝寧一時語塞,他還真沒想過這麼多。
過了半晌,謝寧滿臉苦惱地說:「那以後大安周報的內容都要被陛下的人指定嗎?」
他辦報紙的初衷就是喜歡話本小說和民間軼事,如今負責的八卦新聞板塊正是他喜歡的,也做出了一點兒成績。
可謝寧沒想到,這報紙還能驚動到聖上。
陸川安慰他道:「那到不會,你跟平時一樣就行,只是比之前多了一道工序,王公公只是審核內容能不能發,不會幹涉報紙的內容的。」
謝寧這麼一想,好像也還可以,雖然麻煩了些,但就像大嫂說的,報社還能多個靠山,有失就有得。
謝寧說:「行吧,以後我提前兩天定稿,讓王公公審核過後,再讓人去印刷。」
陸川沒說的是,聖上可能隨時會指定報社寫他想要的新聞。不過看謝寧勉強才接受報紙要被人管理的事兒,他就不再打擊他了。
謝母看氣氛不太好,開始轉移話題:「今兒老大得了嘉獎,合該好好慶祝一下!」
張氏附和道:「是該好好慶祝慶祝,難得今兒人這麼齊,可惜二叔不在。」
謝母聞言笑道:「說起老二,昨兒來信,說是已經到了北疆,如今怕是已經在回京的路上了,很快咱們府里就要進新人了。」
謝寧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開心地說:「是哦,竹哥兒要來了,二哥終於要成親了!」
第117章 新犁
皇宮,無極殿。
今日是小朝會,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上朝,文武官員分列而站。
戶部和禮部尚書把春耕事宜匯報了一遍,就沒有人再發言,王勤便出列。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太監尖細的聲音響徹整個無極殿。
就在眾臣等聖上先離去時,唐大學士出列了。
「臣有本啟奏!」
聖上想要起身的動作頓住,又坐了回去,看向唐大學士,不知他要說什麼,最近應該沒什麼要事、吧?
「臣前兒得了一樣新農具,比如今正在用的曲轅犁更為省力,曲轅犁需要兩個人才能拉動,而這新農具,只需要一人便可!」
這話一出,整個朝堂一片譁然,今日能在這個朝會上的人,都是當了十幾二十年的官員,即便讀書時五穀不識,做官這麼多年,對民生怎麼也有些了解。
以前,主要的農耕工具是直犁,直犁結構笨重,操作不夠靈活,至少需要兩頭牛才能拉動。
後來出現了曲轅犁,曲轅犁比直犁輕便靈活,還可以掉頭和轉彎,最重要的是,只需要一頭牛或者兩個壯勞力即可拉動。
到了大安朝,也沿用了這個曲轅犁,工部的人不是沒有想過改進,可每次改進都效果甚微,甚至還把農具改進得更難使用。
於是工部就放棄了改進,一直用著前人研究出來的曲轅犁。
如今唐大學士居然說,有人研究出了新的耕作農具,能比曲轅犁還省一半的力。
這怎能不讓他們吃驚!
就連聖上也是震驚不已,他登基這兩年,各處災害不斷,用錢的地方多。偏生先帝也沒給他留下財富,只給他留下一個空蕩蕩的國庫。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