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窮秀才和他的侯門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是小果兒在京城過的第三個冬天,也是第一個沒和爹爹阿爹一起過的冬天。

兩年前陸川在文華殿上提出了小冰河期這個詞時,沒有多少人信他的話,但經過了兩個冬季,幾乎所有人都信了。

面對正在來臨的小冰河期,連帶著可能會出現的雪災、旱災和洪澇災害,朝廷上下一心,在聖上的威壓下,暫時放下黨派之爭,一心為度過災禍而努力。

能被聖上重用的大臣,即便有自己的私心,但在國家大義上面絕不含糊。他們只是想爭權,可沒想讓這個朝代覆滅。

白閣老和梁尚書一黨也同樣如此,他們能坐上如今的位置,哪個不是人精,在如此關鍵的時候互相傾軋搞破壞,生怕聖上不把他們給換了嗎。

邊境增加了兵力,增強了防禦,同時開放邊境互市,讓戎人可以用牛羊來交換鹽茶以及糧食等物。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有定量,不至於養肥了戎人,也不至於讓戎人因為糧食短缺而狗急跳牆。

如今大安國庫雖然充裕了一些,但需要留著應對即將到來的各種災害,沒有財力和戎人大戰。

只能選擇這個溫和的方式,一邊用武力威懾,一邊用糧食吊著他們。

以大安的兵力,也不是打不過戎人,只是如今北疆都漸冷,許多戍邊的士兵都有些受不了,更北邊的關外,只會更加嚴寒。

把戎人的地盤打下來,派人去駐紮戍衛也是個問題,倒不如留著戎人,讓戎人擋著其他外族人的入侵。

而大安只需要防範戎人這一個外敵。

大安多了土豆和玉米這兩樣糧種,很多百姓都吃飽了肚子。

許老頭年紀大了,向聖上推薦了席東當農司司長,席東去年正式任職農司司長,帶人研究更耐寒的糧食種子。

唐政被委以重任,帶領科研司的人研究更好用的採礦工具,以及採礦的安全防護工具。

樹木生長期慢,大安百姓若想安全度過小冰河期,光靠木柴取暖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開採煤礦,降低煤炭的價格,讓百姓們也能夠用得起。

大安現有的煤礦產量極低,需要勘測新的煤礦來開採。

陸川因為前世了解的信息多,對煤礦有一點了解,於是就被聖上派出去尋找煤礦。

今年的雪剛開化,陸川就帶著工部的人前往山西省,尋找煤礦並主持開採工作。

以陸川淺薄的知識,他不知道在大安境內有哪些煤礦點,但是他知道,山西省肯定有很多煤礦。

前世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山西省出現了不少煤老闆,很多人因煤礦而致富。

所以山西省的煤礦產量是最多的,只要在山西省境內尋摸,一定能找到煤礦。

陸川的想法很正確,他來到山西省才半年,就已經帶著人找到了三個大型煤礦,兩個小型煤礦,就等著朝廷派人來開採。

唐政帶領的科研司,需要實地考察,才能研製出更合適的工具,便一併來了大同府。

陸川這次出京沒有帶上謝寧和小果兒,氣候變幻無常,百姓心中難免慌亂。為防百姓慌亂之下隨便祭祀拜神,或者信奉邪教,謝寧需要待在報社做好安撫工作。

一篇篇氣候科普的新聞,通過大安報紙和幾個地方報社,傳遍大安各地。

有些偏遠鄉鎮,百姓很少能看到報紙,聖上還特意下旨,讓當地的縣令把報紙上的內容傳到各個村落。

務必要讓百姓明白,天氣的變幻莫測是正常的,不是天罰,不需要祭祀請求神明的原諒。

既然謝寧還在京城,小果兒也還在讀書,自然沒有跟著陸川一起出京的道理,於是他只能和謝寧待在京里,父子兩人相依為命。

不過好景不長,由於陸川找到了不少煤礦,報社需要派記者去跟蹤報導,也是讓百姓們安心,以後冬天取暖有煤炭可用。

謝寧自告奮勇,帶著幾個記者,在明竹鏢局的保護下,前往了山西省,任憑小果兒怎麼哀求,都不為所動把他留在京城。

「阿爹,你就帶上我吧,夫子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正好可以去遊歷一番。」小果兒抱著謝寧的胳膊哀求道。

謝寧收拾著自己的文稿,表情沒一點兒變化:「不行,你好好在書院讀書,想要遊歷可以過幾年讓你們夫子帶隊,我這次是有要事的,不能帶你一個小孩出門。」

小果兒說:「我不小了,都快十一歲了,我可以替你跑腿啊!」

謝寧:「別都別想,給我老實待在書院讀書。等我離京後,你是想去外祖家住,還是想在書院住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