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雙喜臨門啊!
看來少活一年都不成。
既是狀元,自入翰林院為修撰。
他這等資歷,本來是沒有資格當太子老師的。
但既然太子沒出閣,也就不算正經老師。
小照似乎也開始逐漸接受自己的身份了。
從前那個世界、離他已經越來越遠了。
什麼手機、遊戲機,夢裡都看不到了,許久也不再提了。
畢竟,他那時候也不過才三歲而已。
如今,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再三年。
一晃就到了弘治十二年。
一想到弘治到不了二字頭,趙鳴就覺得離自己的「死期」越來越近了。
皇帝屢屢預言別人能活幾何,那是不是能算到自己何時壽終正寢、駕鶴西去呢?
當然是沒人敢這麼問。
某次筵席上,張宛只好當這個嘴替,替他問了出來。
「看相能看別人,但看不了自己。」
趙鳴垂眸笑了笑,不是冷笑,也決不是微笑。
矯情一點,勉強算是春水般的笑容。
但是二月初春的水,不刺骨、但也有幾分冷。
「朕能活到什麼天歲,還得看大家的意思……」
大家?
哪個大家?
什麼大家?
陛下,你別走,你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哎,你說說清楚啊……
這三年,事情也發生的不少。
張宛和趙鳴自覺這考成法在二十四衙門中的試點不錯,吏部可以推廣。
如今的吏部尚書是屠滽。
弘治九年,吏部出缺。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如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詔令廷臣會議,以共相計議,謂之廷推。
參與廷推的,是朝廷主要官員:六部尚書、都御史、六科給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
如果大家反對,理論上皇帝就無法通過廷推任命。
當然,皇帝也可以自己下旨。
但臣子們多以這樣的方式為恥,寧可不干、也不接受。
說好聽點兒——就是皇帝你程序不合法。
說難聽點兒——這官來路不正,我不干!
前兩年,趙鳴直接下旨讓一個叫徐恪的升任南京工部侍郎。
升官兒啊,這天降好事,不說讓你感激涕零,起碼程序上也要謝個恩吧。
可是,徐恪竟然斷然拒絕了。
理由就是——「大臣進用,宜出廷推,未聞有傳奉而得者。臣生平不敢以他途進,請賜罷黜。」
打人不打臉,這可不是打趙鳴的臉麼。
啪啪啪啪。
說古代皇帝乾綱獨斷,你看這裡、還是不夠「獨」斷啊。
自打廢了丞相之後,吏部尚書算是朝廷最高官了。
最後廷薦四人,意思是讓皇帝在四個人裡面挑一個。
就像那電影裡面說的——
——「我們沒有委任吏部尚書的能力,但我們有提供人才的能力。」
——「如果排隊上位的都是自己人,任命誰,又有什麼分別呢。」
不過,雖然有四個人選,但人選也是有先後的。
照廷推的意思,皇帝如果識相,就該選第一個——現兵部尚書馬文升
他也是資歷最老,算是「眾望所歸」。
大明,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
可皇帝也不是不識字的。
這一次,趙鳴偏偏就親自手書,寫了現任左都御史「屠滽」的名字,直接交給內閣。
此事之後,馬文升十分不爽。
屠滽雖然職位上壓了馬文升一頭,但也不敢犯眾怒,只能夾起尾巴做人。
好在,屠大人也很懂得投桃報李。
正巧,當時邊境不太安生,他就適時向皇帝舉薦了賦閒在家的王越。
趙鳴笑著對汪直說:「還記得你的老搭檔王越麼,他可要回來了。」
王越是景泰二年的進士,成化年間官至兵部尚書,總制大同及延綏甘寧軍務。
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於紅鹽池之戰、威寧海之戰中兩次遠襲韃靼,是首任三邊總制。
因軍功卓著,獲封威寧伯。
明代中後期重文輕武,因軍功封爵的文臣只有三位。
另外兩個,一個是王驥,另外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陽明王守仁了。
汪直督軍西北後,和王越曾共事三年多。
兩人率軍於威寧海、黑石崖、延綏等地大敗韃靼軍,並共同鎮守大同。
可惜了,成化十八年,汪直失寵被貶。
王越也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治罪,被貶為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