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一家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且不說這幾人口供能否對上。

就是徐經一人,就已經能出一半書了。

至此,案件亂成一團,鬧得滿城風雨。

不管是高門官宦、還是市井人家,茶餘飯後、都在聊這事兒。

但雙方也都沒有實證指認對方,到了這裡、已無頭緒可理。

六月,朱佑估計也是煩夠了,決定親手下場和稀泥。

——華昶,謫南京太僕寺主簿。

——程敏政,令其致仕,原因是「臨財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遍招物議」。

——徐經、唐寅,士籍除名、再不許科考。

官場中人跌宕起伏的從來不在少數。

不過程敏政、徐經、唐寅三人都沒有東山再起。

程敏政出獄後四日,就因癰毒發作死了。

唐寅仕途無望,自此放浪形骸,寄情書畫。還碰上了寧王叛亂,又是驚心動魄了一把。

徐經數年後亦抑鬱而終,不過三十五歲。

而且,他受了打擊,回家之後把四書五經都燒了,勒令子孫再也不許參加科舉。

反正他家有的是錢,皇帝只是革去了他的功名,又沒有抄他的家,生活無憂。

而一百多年後,他有個曾孫、叫徐霞客。

關於這樁弘治春闈案,到底是怎麼回事,歷史上一向是眾說紛紜。

就像很多人議論的,以唐伯虎的才學,他著實用不著去賄賂主考官。

至於程敏政有沒有收他們的錢?那肯定是收了。

這倒未必是賣題,畢竟在當時也算是潛規則了。

各地舉子在京拜訪官員,或多或少都要意思一下。

嗯,也不能直接給錢,太不風雅。

一般他們會向官員求字,然後順理成章給一筆潤筆費。

不過,此事重點還在於,程敏政這傢伙吧真的是自己「作死」。

他出題十分刁鑽,許多飽學之士也答不出來。

如果說題目簡單,唐伯虎徐經答出來了,也不能證明什麼。

但如此刁鑽古怪的題目,卻只有唐徐二人答的完美,他們又事先與程敏政有些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

什麼叫瓜田李下。

你們自己不知道避諱、招搖過市,這也由不得人家不懷疑你們。

「既然咱們如今未卜先知,那就好好找人查查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他們早早的就讓人盯上了程唐徐。

當然,也盯住了華昶。

在大明,科道官員那真算是「狗」。

前頭到處咬人的是他們,但後頭一定有人坐山觀狗吠。

「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誰致使的華昶?!」

第76章 春闈 四 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趙小照九歲了, 若是再不正經上學、那就是九漏魚文盲了。

所以宮裡開了兩個班,一個是大班,小照他們四個。

一個是小班, 核桃他們三個。

朱厚熜現在也常住在宮裡的。

倒不是張宛和趙鳴存心要搶人家的兒子。

主要是興王和王妃也是樂見其成。

朱佑長期是太子,興王常年是備胎, 學業還可以,可下頭那些宗室子弟就不成了。

朝廷下令, 各王府皆需建立宗學, 用來教導那幫不學無術的宗室子弟。

宗生們要學習《四書》、《五經》、《史鑑》、《性理》、《皇明祖訓》。

考試合格後,才可以向朝廷請給封名,取得一個爵位。

雖然考試很簡單, 但起碼還給他們設置了一條門檻不是。

今天考你1+2=?

明天就考你微積分。

之前趙鳴有提過, 既然已經對宗室子弟降爵了, 那早晚就會有人降為平民。

都降為平民了, 還不讓人家參加科舉麼?是不是太過了。

禮部的人斷然拒絕,說不合祖制。

且科舉多麼多麼「嚴謹」,多麼多麼「高端」。

他們這些讀書人, 高風亮節、為國為民, 才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趙鳴:……可記好了你們自己說的話啊……

春闈之年,各地舉子齊聚京城。

飯店、酒肆、客棧等等都生意火爆,漲價不少。

畢竟, 這也是三年才能做一次的生意啊。

同樣,好些賭坊下注——究竟誰能高中狀元?

又有按照地域的,下注兩京一十三省,哪個地方的舉子能中狀元。

賠率南直隸遙遙領先,浙江、江西緊隨其後。

其實若論總人數,肯定是無出其右。

但誰能拔得頭籌, 卻還真不好說。

「廣東。」張宛說,「我要壓廣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