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鳴:「不能節儉我一個人,要節儉大家一起節儉,你們今年工資都別發了。」
之前的戶部尚書是葉淇。
葉淇之前是李敏,這倆人為了搞錢、都力推將納糧開中法變成折色法。
所謂的納糧開中法,是因為九邊重鎮駐紮著很多士兵,每一天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糧餉物資。
朝廷讓商人運送糧餉到邊關,換取鹽引售賣,畢竟鹽從來都是官營的。
根據「軍守邊,民供餉,以鹽居其中,為之樞紐」的特點,這種制度稱為開中法。
通過讓鹽利給商人,既調動民間運糧的積極性,也解決了各大軍鎮所需的物資問題。
不過,制度施行一百年,弊端當然越來越多。
比如鹽引超發,商人拿到了鹽引,卻無鹽可賣。
成化末年,已經有商人拿著鹽引,等待了幾十年都沒能領到食鹽。
如此,商人運送軍糧的積極性便大為降低。
各個軍鎮的所需要用到的物資也逐漸匱乏。
至於折色法,就是不需要商人再將糧食運去軍鎮了,直接把錢繳給朝廷就行了。
折色法推行後,徽商挾其在兩淮的優勢,迅速發展起來了。
其實,趙鳴也明白為何李敏和葉淇要力推此法。
因為他們都是戶部尚書管錢的,又不是兵部尚書管打仗的。
一項折色法,至少能讓大明王朝的國庫一年多出了一百多萬兩銀子。
至於九邊軍鎮的糧食怎麼辦,那和他有什麼關係。
葉淇:讓您老人家節儉、您又不樂意。
——現在我想出法子來,您還不樂意……
——你就直說吧,您到底要怎麼要?
就算是飲鴆止渴,這反正是止了渴啊。你就說止沒止吧。
趙鳴很生氣,把葉淇趕去南京了,讓周經來干。
只是周經也沒有辦法無中生錢,只好廣泛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陛下說了,這次所有的上疏他親自看。」
*
眾所周知,所有發財的門路,那都寫在刑法上了。
不過如果穿成皇帝,理論上是要好辦一些。
畢竟他可以定義,什麼是非法、什麼是合法。
比如他找個什麼藉口,把那些有錢人,特別是藩王什麼的全都抄家了,總能抄出個大幾百萬兩的白銀。
不過,萬一有一個兩個不肯束手就擒、要造反的。
那又得花錢下去平叛了。
這一進一出,唉。
「反正一產二產是發不了大財的,暴富只能靠三產。」
一產:農、林、牧、漁
大明現在絕大多數百姓還是搞這些,能溫飽就不錯了。
二產: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
趙鳴說:「要不咱們先在兩京還有各大城市買地買房,抄高房價,讓那些有錢人來接盤。」
想當年他們就是高位買房接的盤。
如今總算是有機會當資本家了。
「建築業是二產,你說那是房地產,還是三產。」
要麼,就是搞貿易。
最好還是跨境貿易,來錢快。
張宛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奏疏。
「我就不信,裡面就沒有一個讓開海禁的。」
雖然大明有海禁,但只是不讓私人搞貿易,官方的朝貢一直是絡繹不絕的。
只是相比海關賺錢,這朝貢居然還要貼錢?
藩國的使節帶一些土特產來,為了顯示我天朝大國地大物博、財大氣粗,皇帝往往要多多賞賜。
五個字——花錢買面子!
不過,來朝貢的外國使團,其實還都夾帶了許多私人貨物,用以私下貿易,市舶司也知道。
咱們大明天朝上國,根本不會在乎這些蠅頭小利,自然乾脆免稅。
如此一來,這私下的互市簡直比官方的朝貢貿易更加熱鬧。
除此之外,東南沿海還有許多私下走私的,自不必說。畢竟哪朝哪代都有。
頭兩年,趙鳴就下令,凡外國來華貿易的貨物,但凡私貨都要按照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抽稅。
一開始戶部還覺得抽成過高。
趙鳴給他們罵的一個狗血淋頭。
「高高高,高你個頭!抽你家的稅了,吃你家的飯了,你急什麼,滾蛋!」
戶部郎中灰溜溜走了,嘀咕:陛下的脾氣真是越來越差了……
要張宛說,收百分之五十的關稅都少了。
這都是進口商品啊,都是奢侈品,又沒有日用品,不得加個三五倍的稅麼。
果然,有反對也有支持。
福建巡撫上書曰「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
皇帝從善如流,宣布調整海外貿易政策。
先在福建漳州府月港,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
「這月港,也就算是咱大明的經濟特區了。」
今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