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古代:我助閨蜜成誥命夫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昭亮大喜過望,連忙再次給汴京傳信,這時劉平正進來請示黎小草想給西夏殘兵醫治之事。

李昭亮現在滿腦子都是收詳西夏的大事,哪裡在乎這點小節,他揮了揮手,就算是同意了。

他卻沒想到,就是這一點小事,被這西夏傳令兵暗暗聽到耳里。

那小兵忽然跪下說:「將軍,實不相瞞,我乃樞密使嵬名安惠的親侄兒。

今日聽聞將軍同意醫治我大夏的殘兵,便知大宋心懷仁慈。

大宋既然對我們大夏俘虜都這麼好,肯定會善待大夏子民。

我願跟著使者一起去勸降叔父,讓他知曉大宋的寬厚,莫要再做無謂抵抗,以免生靈塗炭。」

李昭亮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細細打量著眼前的傳令兵,見其言辭懇切,不像是在說謊,心中暗自思量,若此人真能助力勸降,那此事便事半功倍了。

他扶起傳令兵,和氣道:「好!若你真能助我大宋順利招降西夏,定是大功一件,我大宋也絕不會虧待於你。」

「多謝將軍信任,我定當竭盡全力。」 李昭亮當即安排使者與傳令兵即刻啟程,返回西夏。

西夏人早被這場天雷嚇破了膽,又聽說皇帝陛下都被天雷夷為灰燼,生怕他們有絲毫不臣之心被蒼天察覺。

不管使者提出什麼條件,他們都準備答應,唯一的顧慮都在傳令兵說,大宋居然連俘虜的傷都要醫治時煙消雲散。

李昭亮再次加急送回的軍報,迅速在朝堂上引起一片歡騰。

宰相呂夷簡率先站出來,「陛下,太后,如今西夏已然示弱,這是我大宋千載難逢的良機。

依臣之見,當務之急是撤國設省,將西夏之地改為定邊路,設立完整的行政機構,派我大宋得力官員前去治理,確保政令暢通,將此地徹底納入我大宋版圖。」

一旁的戶部尚書也點頭附和:

「呂相所言極是。除此之外,還需妥善安置西夏王族。將他們移居汴京,給與爵位,只要他們在我們手裡,就不怕西夏再作亂。」

劉娥微微頷首,

「眾卿所言甚是。那党項百姓與我大宋子民日後皆是一家人,需一視同仁,不可苛待。

但為了長遠安穩,也需將一部分党項人遷居到它處,與我大宋百姓雜居,促進融合。

同時,安排國人移-民過去,開墾夏州肥沃的土地,為我大宋養育更多的黎庶。」

官家趙禎也補充道:

「此事關乎重大,需選派賢能官員前往定邊路。既要安撫好當地百姓,又要確保新的政策順利推行,切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發民怨。」

「朕就令呂相帶領三樞六部擬定受降細節,讓三代之後再無宋夏之分!」

第261章

封賞

戰事已了,黎小草本可以提前回京,但她為了救治俘虜,又在延州盤桓了一個月,將西夏俘虜能治的都救治了一番,才和大軍一起回汴京。

使臣也帶回來西夏王族。回京後,整個汴京沉浸在一片歡慶之中,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著大宋的這次大勝。

官家趙禎在金鑾殿上大賞四方:「李卿此次立下赫赫戰功,為我大宋開疆拓土,功不可沒,朕封你為鎮北侯,食邑三千戶,望你日後繼續為大宋守衛邊疆,保我山河無恙。」

李昭亮喜不自勝,「臣定當鞠躬盡瘁,不負陛下與太后的信任。」

接著,趙禎又看向郭遵,眼中滿是讚賞:「郭卿年輕有為,兩次立功,屢建奇勳,朕封你為二品威遠將軍。」

郭遵激動不已,連忙跪地謝恩:「陛下厚愛,臣願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太后劉娥在珠簾之後,聽著李昭亮稟報黎小草之功,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一抹欣慰。

待李昭亮說完,劉娥開口:

「慧寧郡主心懷仁慈,又有奇能,在救治俘虜一事上盡心盡力,實乃有功之人。

她腹中孩子尚未出生,便已隨母立此大功,哀家封其為安遠伯,待孩子出生,即可承襲爵位。另賞賜千畝良田,以補償其義贖俘虜之資。」

此言一出,朝堂上眾人紛紛側目,對黎小草和她腹中孩子的這份封賞可謂是極為罕見。

眾人心中雖有驚訝,但想到黎小草的所作所為,也都覺得實至名歸。

郭遵回到郡主府,告知黎小草此等喜訊,一家人紛紛來賀,皆欣喜不已。

黎夫人嗔怪道,「你出征,怎麼都不給母親說一聲,還說去寺廟祈福。把我都騙過去了。」

「誰說不是呢,慧兒那私丫頭明明知道,還故意幫著隱瞞,每次我要去見小草,她都找些藉口不要我去。原來是兩人串通起來騙我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