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梁山思考人生的日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於是眾人便不耽擱,繼續趕路。

十里不同天,這越往前,雨勢越大。豆大的雨點拍車身上,劈啪作響,坐在馬車裡,仿若坐在一個鼓裡,重錘聲不絕於耳。

忽然一陣橫風卷過,駕車的明七驚叫一聲,原是他的斗笠被吹走了。馬兒也受驚,嘶鳴一聲,埋首不願再走,明七忙跳下車去撿他的斗笠。

明二哥勒住馬,皺眉道:「明六,你去前方看看,附近可有邸店農舍。」

明六領命催馬前去,不消片刻便消失在雨幕里。

明新微撩開竹門帘,才發覺車外竟暴雨如潑,天色昏暗,十步開外難以視物!

雨聲嘈雜,她沖前面模糊的人影喊道:「二哥,上車來避避雨吧。」

明二哥抹了把臉上的水,也高聲回道:「不用,把蓑衣給我即可。」

明新微便讓福雲從箱籠里取了蓑衣,遞出去:「此段是官路,即使趕不到蘭考縣,應當也有邸店可供我們歇息吧?」

明二哥披上蓑衣,系上系帶:「有是有,不過要四、五十里才有一大邸店,現下雨勢太猛,最好能就近找個地方。」

好在前去探路的明六很快便「達達」騎馬歸來,淋成個落湯雞模樣卻歡喜道:「前方一拐頭,有一廟,看著頗大,住下我們應不成問題。」

一行人便朝那寺廟趕去。暴雨中天地昏暗,也看太不清,明新微只覺這廟門面寬闊,占地頗廣。

明二哥上前叩門,敲了半天,才有人來應門,是一個小沙彌,矮矮一個,身量還沒明二哥腿長。

明二哥低下頭:「呃,這位……這位小師傅,我們本要前往蘭考縣,路遇暴雨,不便行路,不知可否暫住一晚?」

「自是方便,施主請進。」

小沙彌點點頭,人雖小,看著卻很穩重,引著眾人進到內殿。走到有光亮處,明新微才發現,這廟看著雖大,卻年久失修,佛像底座都塌了一角。

「敝寺位置荒野,少有香客,疏於修繕,但房屋確是管夠,眾位施主可到西廂住下。」

那頗有主持氣質的小沙彌將眾人帶到西廂後,又道:「不知眾位施主可否用過膳,如若沒有,寺內還有一些齋飯。」

「多謝,不知小師父法號?」明二哥還了一禮。

「小僧法號原悟,師父雨天腿疼,不便待客,便由我來招待各位。」

原悟看起來不過十歲上下,一本正經知客的樣子看著頗有些可愛。

「煩請帶我前去,願當面致謝一二。」

明二哥是去「隨喜功德」的,受人恩惠,自然要有所表示。

明二哥離去後,剩下眾人便分配了房間。由於被褥帶的不夠,明新微便和女使們擠了一間房。剛安頓下,就有另一個小沙彌送來熱湯熱飯。雖然一點葷腥也無,但在這暴雨天也吃得腸暖肚暖。

不多時,這小沙彌又殷勤地來收拾碗筷。雨天跑來跑去,褲腳全然濕了。明新微有些不好意思,便主動搭話道:「多謝小師父,這齋菜做的頗為可口。」

這個小沙彌明顯比原悟要活潑,聞言齜牙一笑,道:「施主不必客氣,師兄說施主一行捐了一大筆香油錢,務必要盡心伺候!」

明新微不想這小沙彌如此誠懇,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好在那小沙彌也不等她言語,自誇道:「其實我們廟很靈的,都是因為位置不好,倘若能在汴京內城占一個小角,廟裡只怕金身也修得!」

他眼觀八方,見一行人出手闊綽,這女施主看起來也很好說話的樣子,便機靈道:「施主,我看你眉間似有憂愁,不如試試我寺的自求多福發願本,不須任何銀錢,只須靈了才來還願!無本萬利……呃,我的意思是,施主不妨一試,無有任何損失!」

她見這小沙彌人小鬼大,古靈精怪,心中覺得好笑,便故意逗他問道:「自求多福發願本 「發願」我知曉,就是發心求願,卻不知這「自求多福」又是何意?」

明新微嘴上發問,心中卻想,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冊子名字倒取得不錯。

那小沙彌昂首挺胸,頗為驕傲地從懷裡掏出一冊藍皮線本,翻開書皮,念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於我,而多福。此所以作「自求多福發願本」也。」

自求多福,求之於自己,而後能多福。

沒想到這荒野寺廟還留有一些真章,她心中一動,便問道:「那須如何發願?」

「這個簡單,施主只須在這冊子

上留下籍貫、姓名、發願、以及得償所願後的還願即可。」

話音未落,一管毛髮稀疏的毛筆也被掏了出來,上面的羊毛朝四面八方劈叉開去,顯得可憐滑稽。小沙彌用瘦瘦的小手用力捋了捋筆毛,那毛仍舊東倒西歪,又往嘴裡送去,準備用嘴舔順。

明新微見狀,連忙止住他,讓福雲拿了筆墨出來,又接過自求多福發願本,攤開放在桌上。這厚厚一本應是傳了多年,書頁已經卷邊,好在用的是上好的椒染紙,所以並沒任何蟲蠹。她翻開冊子,見新的一頁上已經寫了許多發願:

某府某某,願捐大米兩石,求「三年內生男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