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聯邦第五自治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之後波文就走了,和前去拜訪清逸的安德魯教授一起。這之後他們仿佛和首都星斷了聯繫,他和清逸安居地球,而他的師友則為聯盟的科技費盡心血。

他們倆當時為什麼要匆匆回到地球呢?

蕭平深吸了一口氣,在上課鈴響後站在了講台上,空間投影里,烏黑的雲層間是閃爍著的閃電,風捲雲涌間,有大雨瓢潑而下,然後有人托舉著什麼衝上天際,一隻無形的手撥開了雲層,燦爛的陽光照射大地,腰間圍著獸皮的人群載歌載舞,雖然投影中沒有聲音,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他們無比高興。

再然後,這些載歌載舞的人、這些仰頭高歌的鳥都變成了抽象的簡筆畫,被人一刀一刀刻入竹簡之中。

「華夏的神話歷史中,從開天闢地到人類誕生,版本眾多,但是內容大致相同。當然,早在很多年前,我們就知道這些神話故事是假的,只是古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又或者是他們用來解釋自己從何處來的依據,這些故事六千多年來經久不衰,從抽象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簡體字,每一個時期都有著不同的版本,可是讓我們欣慰的是,故事所傳達的精神,從未被曲解、被謬斷。」

「這些故事我們從小聽到大,它不是必考科目,也不會是生活中的常用知識,也不會有人整天問你們聽沒聽說過這些神話故事,可是它就是每一個人人生中不能缺少的『知識』,明明沒有什麼用,卻在每個華夏人的記憶中占著一個小角落,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聽這些故事,並不是讓你們相信世界上真的有所謂的神仙鬼怪,這些故事所傳達出的,是希望你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堅強、努力。」

「盤古所沉睡的混沌沒有所謂的天地,他自己劈出來了;後來天塌了洪水來了,萬民遭殃,女媧自己去補了;天上出了十個太陽,人類自己射下來了……所有的一切,看似神仙作亂,『人』的身影卻自始至終穿梭其中,而這種精神,會自始至終貫徹在我們所要學習的整個華夏史里。」

「因為不靠神佛,華夏人能在最艱難的時候站起來,因為依靠自己,華夏人能創造出一次又一次的輝煌,在未走出星際的舊科技時代,屹立東方五千年,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聆聽千年前的長者們想要對我們說的話,這便是我們第一單元要學習的內容。」

歷史永遠不會有所變化,可是同一個歷史內容,從小學品到大學,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便能從中品味到更深層次的內容。到了這個年紀,已經不是死記硬背過去發生什麼事情那麼簡單了。

「歷史傳承至今,文字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歷史的載體,先輩所有的輝煌,都隱藏在這小小的文字之中,華夏舊科技時期曾遭受過一場大浩劫,當時的侵略者就曾使用過『文化侵略』的手段,強迫華夏人學習他國語言,意圖讓華夏人忘掉母語,忘掉歷史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旦華夏人忘掉母語,他們再銷毀華夏人的歷史資料,日後便再也沒有『華夏』這一種族。自那之後,華夏人對母語愈發重視,感謝先輩的決定,讓我們時至今日仍能用母語解讀歷史。」

不少「旁聽」的教授抿著唇仔細聽著這番和自己之前在聯邦語教學中相悖的言論,心裡想了一千萬種反駁的言論,此時此刻在他們看來,眼前這個不愧是自甘墮落的「前天才」,這般亂說的本事實在一流。

負責聯邦語的教授更是狠狠地擰著自己的衣角,把衣角當成了蕭平的脖子。

一個小時之前他才在另一個教室向別的學生說明語言統一的重要性,一個小時之後,那個班又小半的學生在這邊聽著另一個論調。要命的是自己是臨時來到華夏輔助教學的,而人家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人,兩套言論,學生們信誰,根本不需要糾結。

他感覺自己剛剛給學生們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就被人一腳踹了回來。

然而心裡對這人的意見再怎麼大,身為學者,他們不能否認蕭平這節課要傳達的中心思想確實很棒,他們驟然想到,他們這一生中確實碰到過許多華夏人,他們分布在各行各業,也許有墮落者,但是更多的是陽光開朗、努力奮鬥的人。

撇開那些墮落者不談,那些努力為生活、事業而奔波的人,確實獨立且堅韌得可怕。

往大了說,就華夏這個民族,當年知道地球還有救後,毅然決然地留在了地球上,花費數百年治理地球上的環境,這不就是另一種意義的「補天」嗎?

這之後他們也很少用「自治權」要求聯邦給予他們什麼,他們所有的權利都放在了「文化」上,科技的發展倒是憑藉自己、合作等等與聯邦同進步。

往小了說,他們中不少人都見過駱清逸和蕭平當年在面對難題時的態度。

自我挑戰、自我思考,如果不是華夏人有些行為實在是太讓人無法理解,他們會成為整個聯邦「最聰明的種族」之一,走到哪兒都會被招攬。

「我發現你們特別小瞧古人的智慧。」課程的最後,蕭平帶著不懷好意的笑,看著記完筆記後交頭接耳的學生,「那麼來個模擬情景生存如何?」

所謂的模擬情景生存其實和網上那種荒島求生的遊戲差不多,如今全息模式普及,很多人能親身上陣體驗逃生、求生的刺激感,這種遊戲一般添加了趣味因素,總會有點獵奇的設置在裡面,但是教學用的情景模擬生存可是實打實的「史前環境模擬」,沒有什麼趣味元素添加,要的就是學生體驗那種真實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