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衛煊無法欣賞的碟子杯具,還有一些和聯邦電影中出現的珠寶很相似的、據駱清逸所說是地球時代十八世紀左右華夏之外的國家的珠寶飾品,而後還有一些展開的絲織品和少量的仿製品。
衛煊原本只是不經意瞄了一眼,卻在一瞬間止住了腳步。
仿製品區域是現代華夏人對華夏部分珍寶進行的仿製,按照駱清逸的介紹,能入選放在故宮和圓明園中進行展示的仿製品少之又少,不是做的人少,而是很多東西其實很難仿製。
令衛煊停住腳步的仿製品全稱為「仿·商周太陽神鳥金飾【2】」,介紹牌與時俱進,華夏文字旁邊還有聯邦文字進行介紹,衛煊看得毫無壓力。
這個看著沒什麼吸引力的仿製品的介紹,卻是引得衛煊無法移動腳步罪魁禍首:仿品外徑12.5CM,內徑5.29CM,厚度0.02,重20g,旋轉芒紋符合原品,視覺效果與原品一致,經審核,與原件相符,特批進入仿品展。
展示的大字大概是這些,展示牌中還有部分細小的字,要仔細辨認的話有點難,駱清逸在一旁告訴它,這些小字要麼是導遊背下來的,要麼利用管內的導遊機也能聽到,是有關材料以及仿製品主人的事跡的介紹。
金箔製品,造型精緻美觀,現代任何科技都能做出來同重量、同厚度的產品,可是這東西是華夏古代,經人力製造而成,最重要的是……
衛煊打開了星網,進入一個資料庫,調出了一張圖。
那是一張機甲內核零件圖,上面有個零件被放大之後,與眼前的仿製品一模一樣。
零件的標註是:GZ戰鬥機甲-循環神經線-R命令區-51274。
涉及機甲「循環」,那就和生物機甲研發有關。
自從「生物機甲」這個概念成功立案,政府成立專項組、命令中心大學分設此專業教學之後,「機甲循環」這一詞,就成了生物機甲的歸屬,但凡涉及到「循環」,基本都和生物機甲沾邊。
駱清逸沒想到衛煊會把這個圖就這樣放在自己的面前,更沒想到這個和先進的機甲科技有關的東西,會和華夏古董文物扯上關係。
「這麼多年來有關生物機甲的研發提了一遍又一遍,專項組失敗了一遍又一遍,多數資料都被扔進了錯誤區,只有這個被留了下來,如果你當年真的被安德魯教授拉進了他的專業,這張圖你遲早能看到。」
言下之意,無所謂是否被別人看到,這不是需要保密的圖。
「我記得研製這個零件的教授就是華夏人。」或者說,協作研發出這個零件的教授都是華夏人。
聯邦研發生物機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機甲被外力強制切斷能源之後能開啟機甲內部循環自我提供能源,然而多年來研究人員失敗了一次又一次之後不得不向外界宣告這將是一項至少持續400年以上的科研過程,想讓機甲能有能源可循環,必先使得機甲上有「可以產生能源的備用物品」,這些東西一旦加入機甲中,民用機甲還好,戰鬥機甲必定增加負重。
衛煊手中的這個零件圖,是目前生物機甲項目中,經研究人員驗證,唯一一件縮小體積之後還提升了功能的零件,它比它的前身縮小了400倍,命令輸送速度卻快了5倍,最重要的是,它適用於目前聯邦研製出的任何一款「生物機甲模擬程序」,可以說,是目前生物機甲項目唯一一份取得成功的研究。
哪怕只是一個零件,在整個研究院卻造成了轟動——民眾們只會關心機甲成功與否,而研究人員在意任何一個細節。
結果得出來那天,衛煊陪著好友去上了一節安德魯的課,他什麼都沒記住,就記住了被安德魯教授描述了40分鐘的這一零件。
衛煊沒有想到,他居然會在華夏看到與那個零件如此相似的華夏「珍寶」,哪怕是仿製品,也足夠他震撼。
緊接著他便發現了讓他更為吃驚的信息,這個仿製品的主人,錢計文,與零件主研發人同名同姓——零件主研發人現如今已經是研究院的特級保護人,所有行蹤均已保密,據說他很有可能在短期之內研究出第二個推動生物機甲研發的零件,那個250歲強制退休的法令修改,傳說很大原因是為了他,當然,這只是一個小道消息,但是不妨礙所有的機甲操縱員對他報以十二萬分的希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