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聯邦第五自治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1分多鐘的「女神我愛你」之後,系統翻譯過來的還有「女神居然用箏」、「這婉轉悠然、依然自得的樂聲,可不像是了早期屈原的心境嘛」、「意氣風發、心境平和」等等誇讚,以及「這是敦煌已經絕版了的箏,我記得是聯名款,全華夏就5台QAQ」、「終於知道女神手上的繭是怎麼來的了」等自我破案的評論。

只補了一些端午節歷史、知道華夏人是為了紀念某個偉大人物的聯邦粉們:「……」

箏是什麼鬼?

你們怎麼就自我破案了?

我們惡補了這麼多,怎麼就沒出現過箏?

這和你們的端午節有什麼關係嗎?

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是我們不知道的!

第61章 六十一

就在觀眾們糾結是繼續看節目還是打開分屏科普這個樂器好找準點去吹女神的時候,就聽見那樂聲越來越輕快,在沒有任何旁白、只有一個助演舞者存在的情況下,大傢伙看著那人器宇軒昂地走完山川河流,於宮殿之中負手而立,竟恍惚之間生出了「天之驕子」的共鳴。

彈幕紛紛刷起了整齊的「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等等整齊的詩句,聯邦的翻譯軟體上顯示的是詩歌的翻譯文,但是大部分網友的原星球上都經歷過封建時代,或多或少都有過不同形式的詩歌,所以此時,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哪怕用聯邦通用語念著它的原句,也別有一番風味。

優美而有內涵的詩句、清脆的樂聲與意氣風發的背影一起,在他們腦海中交織出一個站在權利上層才能體會的色彩。

於華夏網站看到的「早年深受信任,兼管內政外交大事」的人物生平,寥寥數語竟在此刻活了起來,華夏歷史簡介說他偉大,說他才華出眾,儘管他們沒看過這個人留下來的東西,可是此時此刻聽著這曲,看著這人,恍惚在心裡點頭:在封建時代有大才、掌大權的人,合該如此意氣風發、萬事順意,所以才會聽著曲也是悅耳的,走路是昂首挺胸、充滿自信的。

而這樣的感覺沒多久,就見那個身影竟被腳下的石頭絆了一下,他就這麼摔倒了,倒下去的那一刻地面迅速消失,一瞬間,原本清脆泠泠的箏聲,竟變了個調,一聲高亢、氣勢磅礴的短音炸開,使得整個畫面的氛圍凝固起來。

那個背影在憑空下落2秒之後跌跌撞撞地踩到地面,然而也不知道這一跤給他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他的髮髻竟有些散,肉眼可見地低下了原本高昂的頭顱。

而隨著他一起降落的聆音,也在那一瞬間完成了畫面的切換——她換了個抱在手中的樂器。

背景的樂聲也變了,整首曲調渾厚而急促,不再是清脆悅耳,而變得咄咄逼人,讓人忍不住心情煩躁,而此時助演的人身邊出現了抱團的人群,這些人站得離他遠,無法看清面容,只能讓人隱約看到動作——他們聚在一起,三三兩兩,對「屈原」指指點點,搭配上殺機四伏的樂聲,不少觀眾不由得為此皺眉。

彈幕瞬間出現了「變法、與舊貴族對抗」、「流言四起、殺機四伏」等評論,看過資料的人都知道,這是屈原漸入困境的一個過程。

「……」他們不知道屈原究竟在舊華夏主張推行什麼曆法,可是此時聽著這讓人心煩意亂的曲,看著這人被一群人排擠,心裡竟然有些難受——也不知道是曲影響了人,還是人看了這些而遷怒了曲。

還好伴隨著彈幕科普出現的還有「臥槽女神還會琵琶」、「不行我死了,我聽不了這曲,每次一聽這曲腦海中回想的都是以這個時間段衍生的同人劇情」、「這個曲好多大神都挑戰過,但是成功的人寥寥無幾,女神居然能彈出來,跪拜」等彩虹屁,讓人們在沉浸劇情時又多了幾分惱怒。

這是視頻首發直播,彈幕都是實時的,也就是說這群人根本就不是看完視頻去查資料才來吹的,而是就這麼邊看邊發了彈幕,根本就不需要思考時間。

比起他們的反應,聯邦粉們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個不合格的粉絲——女神會彈琴、會彈很多琴,這是多麼棒的談資,然而他們什麼都不會,只能盲吹「好聽」。比起他們蒼白的誇讚,看看現在彈幕,華夏人從琴的音色、手法、曲子節奏等等各方面入手,誇讚的語氣不帶重複的,和他們一比,聯邦粉們覺得自己是個假粉。

就在他們想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複製幾句評論發彈幕時,只見視屏中那些指指點點的人消失了,助演站在空蕩的大殿內,微微低著頭,而他的面前,坐著身著華服的帝王。

那看不清臉的帝王用手往門外指了指,做了一個趕人的樣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