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聯邦第五自治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安德魯的冷汗當時就下來了。

駱清逸緩緩地說:「華夏自建立新政權之後就一直在破迷信,推科學,以至於舊科技時代末期,鬼怪之說的地位十分尷尬,人們甚至不願意拿去恐嚇搗蛋的小孩兒,可是要知道,一些鬼神故事本身就是經典文學,如《聊齋》之類的,怎麼辦呢,早幾年破迷信的時候電視劇一再禁止拍這些神神鬼鬼的片子,到了後來,甚至需要下命令每年必須上映1-2部這種題材的片子,讓一些文化得以傳承,可以說,到了後期,鬼怪之說基本上恐嚇不到什麼人了,可是誰想到意外就這麼發生了呢。」

他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配合著空無一人的座椅、慌成一團的領導人,哪怕是隱約聽過這些故事的學生都不由得一哆嗦。

有幾個學生比較大膽,戰戰兢兢地問:「是說故宮1000歲生日那天,老祖宗從龍椅中走出來的傳說嗎?」

駱清逸輕輕點頭。

「說是傳說,不僅僅因為已經過了將近一千年無從考證真實性,還因為當初這場獻禮是直播,聽說那人從龍椅中走出的時候,有一部分觀眾看見了,而一小部分人沒看見。」而流傳下來的圖片中,沒有一張照片能讓這個傳說中的人現形,於是這件事就成了傳說,「出來的人不是明皇也不是清帝,據說是一位『傳話人』,老祖宗隱約察覺後代要走,故宮所有的東西要收歸入庫,於是想趁此機會好好看一看華夏,看看他們身後,華夏是否大安。」

也不乏學者提出這個所謂的老祖中傳話人,其實是當時比較有權勢的家族的老人,移民之前想要游一游華夏山川,又因不舍故土,打算留守,後人為了美化這件事,才編了這些故事。

「傳言安排道華夏移民前3日,數位老祖宗的傳話人與老先生一起演奏國樂,他們親自奏響了曾侯乙編鐘,使國人有幸耳聞當年的禮樂篇章。」

最神奇的是,這段樂曲是有音頻留下來的,當駱清逸點開的時候,絲竹之聲鋪天蓋地而來,箏的清,琵琶的脆,琴的沉,鼓的重,交織成太平之音,下一刻又被驟起的編鐘之聲壓住了節奏,仿若走入了帝王宮殿的年輕人,收起了所有的嬉皮笑臉,莊嚴肅穆地以最標準的禮儀向前走去,一路不知多少目光投在他的身上,他卻傲然而立,自信而之禮。

「願君此去前程似錦,願我華夏千年不衰萬年長存……」有一老者的聲音隱隱哽咽,而後音頻戛然而止了。

「人們對這個聲音的主人十分好奇,有說他是『傳話人』,也有說他是當時不想離開華夏的老先生。這便是曾侯乙編鐘的最後一次發聲,此後我們所聽到的曲都是它的仿製品的聲音。」

不少人還閉著眼睛沉浸在那段音頻的餘韻之中,情不自禁地說:「為了它,怎麼也要留下來呀。」

「哪怕是仿製品,也已經成為民族禮樂的代表,若是哪一次接待能搬出它的仿製品,那就是華夏對來者做出的最高禮儀了。」似真似假的故事講完,也正好下課了,駱清逸果斷把這群被關得沒什麼精神、聽完故事也沒什麼好轉的學生們轟出教室,然後緩緩走到了還閉著眼睛沉浸在之前的樂器的安德魯教授的身邊。

一向不能理解駱清逸選擇的安德魯睜開眼睛,神色複雜地看著駱清逸:「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聲音。」

「六千年的興衰,都由它們奏響,由他們傳遞。」

第65章 六十五

無論安德魯教授如何強調他自覺自己很年輕,在講台上再站20年也沒問題,他已經250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個人類壽命有所突破但是其實還有一小部分人活不到200這個年歲的聯邦,他確實已經過了非常漫長的一生。

所以近些年他開始出現了老年人都會有的毛病,比如獨斷、比如偶爾的倔強。

駱清逸的一個學長就曾經和他說過,若是早30年,面對駱清逸的選擇,安德魯教授再怎麼生氣,也只會奉勸幾句,若是駱清逸實在不肯改變主意,便會就此罷休,因為那個時候的安德魯教授還秉持著「孩子們有自己的未來」這一理念。

可惜隨著安德魯教授年紀越大,一些小毛病不可避免地反覆,最終造成了他極為憤怒駱清逸的選擇並且認為他只有回到聯邦才是「走回正軌」,於是這幾年行事漸漸武斷了些。

這是駱清逸在畢業之後難得一次得到他的和顏悅色,一時間竟然有些受寵若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