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聯邦第五自治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67章 六十七

「牡丹漆」原本是個上小下寬的器皿,外層刷了多層漆器,據說直到圓明園被掠奪前,它外層的顏色仍舊非常明亮——這一點,從它後來陸續被找回來的姐妹身上的紋路的保存狀況可以證實。

華夏從封建社會走出來,成立新科技國家之後,華夏人就步上了漫漫尋國寶的路程,直至後來地球步入聯邦時代,華夏趁熱打鐵,幾乎把能找到蹤跡的國寶盡數尋回,修復之後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而那些尋不見蹤影的國寶,雖然那會兒大家都在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外帶出去的國寶盡數毀滅,人們不得不做了最壞的打算——那些國寶,可能真的再也不能回家了。

故宮收藏的「圓明園回歸之寶」中就有一套漆器,以十二月花令的代表花為胎紋,十分珍貴。

但是人們只尋回了11件,剩下一件人們推測上面應該是「牡丹」,但是這一套漆器並不單一,而是用途多樣形狀不同,人們分析了諸多回歸的國寶,仍然沒能找到最後一件「牡丹漆」,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五百年前人們就放棄了尋找。

這一次「牡丹漆」的發現純屬意外。

距離地球數十萬光年之外的一個叫做「螢星」的星球上,一位華夏學者隨著團隊去拜訪那顆星球上的一位老前輩,意外地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插著永生花的器皿,徵得主人家同意之後上手查看,驚覺這有可能和故宮擺在外面的「十二花令漆器」的原件屬於同胞。

按照那位老前輩所說,那器皿一看就是但是做工精緻,而且也上了年頭,應該也有500歲左右的年紀了,擺在房子裡,給家裡添上一種舊時光的感覺。

「說起來,我覺得應該不止500歲,那應該是我爺爺那一輩,從別人手中買到的,後來我們有想過給它做個年份鑑定,不過它實在是太脆弱的,承受不住儀器掃描,就只好作罷了。」老人說家裡也曾經想把它當古董一樣拿去拍賣,上了拍賣行之後,卻因為「太舊」、「不符合當下審美「等一系列的原因流拍,最後就被拿來插花了。

「五百年前……」那位華夏的學者聞言一驚。

五百年前,正是地球諸多文物的壽命黃昏期,華夏人可以說舉全族之力才保下了故宮那一百八十萬件套文物【注1】,實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星際拍賣行到底拍出了什麼東西,以至於遺珠蒙塵,竟與它擦肩五百年。

學者在私底下拜訪了那位老前輩,和對方私聊了許久,最終將「牡丹漆」可能是圓明園遺失的「十二花令漆器」真品的可能性提高到了百分之七十。可惜他只是知道圓明園歸國之寶中有這麼一個遺憾,但是無法鑑定該漆器的年份,最終在徵得老前輩的同意下聯繫了華夏政府,政府的人在得到消息的時候差點沒跳起來,一邊召集各部門開會一邊通知故宮。

僅僅2個小時,故宮的師傅們就乘上了飛船,飛往那顆遙遠的星球,又過了一個小時,遠在首都星的蕭平丟下被他攪得一團亂的首都星圈子,繞開來找他麻煩的卡爾,在私人飛船航線申請被通過的第一時間衝上了飛船,連新婚丈夫都沒帶,就抱著一手的紙質文件遠赴太空,徒留一群被他折騰得精神疲憊的上層人士目瞪口呆。

而螢星那邊,老前輩和故宮、華夏政府通過話之後,也同意了故宮的收購請求,並表示如果這真的是華夏人遺失的古董,他願意按照當初長輩的購入價格出售。

當年從圓明園流失出去的寶貝身上都有著一段屈辱的血淚史,地球各國林立時代,外國人就曾經肆無忌憚地把這些古董拿出來拍賣,絲毫不覺得將自己搶來的東西拿去賣有什麼不妥,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提起「買古董」,不少華夏人總會恨得咬牙切齒。

隨著「國家」概念消失,華夏人經過一代又一代,終於不再為自己的寶貝需要出錢買這件事而揪心,時至今日,他們只希望華夏的國寶能夠回家。

那位老前輩已經儘可能給予華夏這邊方便,態度非常隨和,甚至莫名被華夏人對國寶完好性的擔憂影響,答應在華夏人到來之前全程開著家庭視頻,也同意了華夏的學者暫住自己家,直到華夏人來到螢星接回漆器為止。

更讓人興奮的是,隨著「牡丹漆」的發現,華夏在螢星上陸陸續續發現了好幾件大小不一的漆器,並且保存得比「牡丹漆」還要好。

故宮的工作人員幾乎喜極而泣,恨不得立刻把它們抱回華夏。

但是華夏的「牡丹漆」雖然得到目前擁有者的同意,隨時可以轉手讓它回到華夏,但是對於華夏人來說,接它回家,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普通的飛船無法把它接回來,故宮方面有研究保存盒嗎?」當初華夏人不願意離開,就是因為擔心國寶上了太空,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損傷,如果要把它從別星球上帶回來,在不得已帶上太空的情況下,只能想辦法讓承載它的盒子的環境能夠好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