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聯邦第五自治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大啟百姓兩百多年沒經歷過戰爭,又挖了百來年的山,脾氣最是溫和不過了,壓根沒想到會有人這樣編排神仙。

一時之間整個茶館靜悄悄,竟然沒有人說話。

青年似乎嘆了一聲:「君不見大啟國礦山少的地區早幾十年便沒有了礦石,搬空的山脈擋不住山洪遮不了大風,糧食年年欠收,只是被壓了下來,這兩年山脈漸漸空了,只怕再過不久,就壓不住了。」

他這樣說著,把錢放在桌子上,站了起來,一副痛心的樣子,緩緩離開了茶館。

茶館還是針落可聞,青年的喃喃自語隱隱約約傳來:「如果早些利用這些礦石,東邊的大明早就打下了,何必給他人做嫁衣呢。」

這話平民百姓不敢接,但是卻有人吩咐下人:「跟著他。」

說話的是大啟第四代皇族三王爺,三王爺與當今聖上一母同胞,自小離經叛道,十分不喜歡師傅們推崇的神仙歷史。

好像所有人都說大啟得神仙眷顧才拿到的皇位,根本不看當年蕭氏多麼作賤國民,先祖打天下的時候,開國將領們經歷了多麼慘烈的戰爭才從蕭氏手中救下這個國家,結果居然被「上天庇佑」四個字簡簡單單搶走了功勞。

三王爺長大的過程中,「神仙」便是周遭脫不掉的聲音,無論做什麼說什麼都要以神仙為主,說是如果不是神仙,那麼大啟就沒有今天,如果不是神仙,皇族都不能活到上百歲,如果不是神仙,大啟也不會風調雨順。

神仙神仙神仙,從頭到尾都是神仙,簡簡單單「神仙」兩個字,就抹掉了大啟四代皇族的努力。

越是長大,他對「神仙」兩個字越反感,尤其是年輕時跟著皇兄出去遊歷,他見過很多以「移山」為生的人,這些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光著膀子揮動工具,皮膚黝黑,手掌上有著厚繭,皸裂成一道道深溝。

常年彎腰勞作使得這些人雖然年輕,但是卻華發早生,看著沒有任何的精神氣,像是一具具木人。

山下也不乏上了年紀的人在勞作——以前大家都是四五十的壽命,四十多就該在家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眼下大伙兒的壽命提高到了七八十,反倒是六十歲了還得離開家勞作,也不知道這延長了的壽命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他也到過一些不以「移山」為業的山村,這些村子所在的區域地勢平坦,山脈少,偶爾幾座高山也是泥山居多,沒什麼晶石產出,同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些人卻健康極了,成年男人手上雖然有厚繭,但是只是多年勞動才會產生的 ,不會讓手掌產生皸裂,到了冬天也不算難受。

這些村子的人因為沒有上供晶石,沒有得到上天庇護,可是村子的人知足常樂,也有好幾十位耄耋老人,甚至村子裡有3位百歲老人。

他也到過「移山」成功的村鎮,這些村鎮依靠移山發了大財,又得神仙庇佑,三代人都活得十分滋潤,可是自從移山成功之後,山脈不存,神仙就不再顯靈了,只好回去干農活。

結果卻發現種出來的糧食收成並不好,他們試了好幾年,用最優質的糧食種子,得到的收成也不如人意,家家戶戶都靠著賣糧度日。

一個村子出現在何種情況沒人會在意,只是覺得自己技術不過關,可是三王爺到過很多個「移山」成功的村子,全部是這種情況的話,就不是一句「巧合」就能說過去的。

這些年他對「神仙」的懷疑已經到了頂點,多次的試探後,他發現他的皇兄和他有著一樣的心情,兩兄弟都想著如果鞏固皇權,讓民眾們不要再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神仙上,剛剛那個年輕人的一番話,讓三王爺覺得也許這就是一個契機。

只不過此人來歷成謎,還需要調查清楚。

結果三王爺才吩咐了人跟著這個年輕人,下一刻就有人來傳信說皇帝有請。

他隱約猜到什麼,馬不停蹄地趕去了皇宮。

大啟第四代皇帝此時正看著奏摺發愁,見他到來也不見外,就把奏摺遞給了他。

三王爺眉毛一挑:「竟然……」

奏摺上說,幾個鄉村因為連年的糧食歉收,生活困難,竟然組在一起對臨鎮進行了搶劫,官服一開始對其進行了鎮壓,只是沒想到這群人越鬧越大,最後竟然占山為匪了。

大啟200年來從未有過百姓餓得揭不開鍋淪為匪徒的情況,皇帝自認自己執政能力還可以,這種大廈將傾的情況怎麼著也不該出現在他執政時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