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賀道年油滑打官腔,寧毓承只當不懂,附和了句是啊,「瑞雪
兆豐年,地里的蟲子都被凍死了,少禍害些莊稼,來年多少能多收三五斤糧食。只寒冷天氣,不只凍死了蟲子,老人與蟲子一樣,也隨著去世了。小李村去世了五個上年歲的老人,最年長的今年五十五歲。」
賀道年一愣,「唉!」他長長嘆息,「老人多病痛,到了寒冬臘月,難熬啊!朝廷那邊也難,官府亦沒餘糧賑濟,只能盼著來年,老天保佑了。」
朝廷官府連賑災,都要商議來去,何況事管窮。且寧毓承並非要讓賀道年出面賑濟。就算糧食送到他們手中,會先讓大人與孩童吃,成為累贅,無用之人,照樣得不到口糧。
寧毓承拿起文書低頭翻閱,道:「有兩個老人在下雪前,被他們的家人背到了山上的「老人洞」,說是待雪化之後,再上山撿屍骨下山安葬。家裡窮,病弱幹不了活,就成了家中的累贅。」
賀道年看著寧毓承的動作,他想到自己病逝的親生父親,神色暗淡下去,一時沒有作聲。
寧毓承揚了揚手上的文書,道:「我覺著好奇,不知只是小李村如此,還是其他地方也一樣,便前來府衙翻看往年的文書。」
「哦,不知七郎可有看出相同之處?」賀道年勉強打起精神,問道。
「我只看了三份,尚未看出什麼。」寧毓承說道,他沉默了下,道:「我覺著看不出什麼名堂,因為無論文書,還是戶帖,記錄得都太籠統,這一屋子,大半是一堆廢紙。」
賀道年驚訝不已,反問道:「七郎既然才看三份,如何就能做出府衙留下往年的舊文書戶帖,大半是廢紙的判斷了?」
「來往公函,這一部分有些用,可作為朝廷與府衙的施政見證。至於其他部分,」
寧毓承將手上的文書遞到賀道年面前,指著上面的記載,解釋道:「賀知府請看,這是三年前,江州府山陰縣送到府城的文書,裡面的內容是添丁數,報亡數。府衙根據山陰縣的上報,按照丁戶收取賦稅。」
人丁賦稅,是吏部對官員考核的重中之重,賀道年變得警醒起來,他唔了聲,懷疑問道:「七郎是以為,山陰縣瞞報漏報,留有隱戶?」
「非也,畢竟隱戶在前朝曾嚴厲懲處,到了本朝,至少明面上已見不到了。」
寧毓承並非要查隱戶,仔細解釋道:「添丁是指男丁,女丁不收取丁祱,便沒記載在內。報亡也是為了算丁稅,徭役。嬰兒夭折多,究竟幾歲方開始上報,並無統一的規定。女丁會在長大後,由里正添加在戶帖上,或者等到嫁人後,再在夫家的戶帖上記上一筆。至於死亡的人數,何時死亡,年紀,死亡緣由,皆模糊不清。」
衙門皆是如此辦差,只要長大的人丁有記錄,去世後有記錄即可。賀道年其實不明白,世家大族無論男女,出生去世自會留下記載。平民百姓不識字的比比皆是,何時生,何時亡,為何而亡,有甚重要之處?
賀道年心道寧毓承雖聰慧,到底年輕了些,缺乏為官的經驗,他笑了起來,道:「朝廷要戶帖,除去核計人丁,田畝,賦稅,更是為了天下的安危,追查犯人。眼下的核計,並無不妥之處。」
「有句話叫做人丁興旺,人丁包含了男女。富裕的州府,人必定多。比如京城,除去因為天子所在,匯聚了龍氣,還因人人皆嚮往,人來人往,流水不腐,京城方能成為天下最繁華富裕之地。」
寧毓承停頓了下,他本想說為政一方,轄下的人丁數,就是轄下的錢糧。賀道年是聰明人,他喜歡多想,想多了,會以為寧毓承罵他無能,儘量說得委婉了些。
「水滿則盈,人口增長到了一定時期,增長便會放緩,且並非人越多越好。這與當地的田地,糧食產量有很大的關係。要是地太少,養不活那麼多人,肯定會發生災難戰亂。江州府屬於比較富裕之鄉,能耕種的地,早就已經全部開墾了,現在的人丁增長,必定處於平緩期。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因為我沒看到具體的數,現在戶帖登記的人數,根本不準確。早已去世的人,並未如實做核計,新出生的孩童,也未計入其中。孩童出生,哪怕是有阿娘餵養,到了兩歲之後,也要吃喝。不止男丁,女丁照樣要吃飯。嬰兒從出生時起,無論男女皆如實登記,何時出生,何時亡故,因何而亡。能依照現有的田地,不但能更準確核算當地的賦稅,還能看出各種異樣。像是真實的民生,疾病,刑名等等,都能清楚得知。」
賀道年愣了楞,將信將疑道:「人丁是重要,如七郎所言那般登記,真能看出那般多的門道?」
寧毓承肯定地道:「人可以說謊,準確的數額,卻說不了謊。比如人丁的死亡,集中在某一個月份,比如三月。三月青黃不接,九成會是因為飢餓而亡,一成是因為意外,疾病。如果是在七月,糧食剛收成不久,則要考慮到天氣,炎熱的氣候,造成了大量的死亡,還要考慮到另外一點,就是疫病的蔓延。天氣熱,疫病最是容易傳開。一般來說,出生與死亡的數,會比較相近,突然出現比較大的變化,肯定是有大事發生。」
賀道年眉頭皺起又鬆開,端著已經變涼的茶盞,裝模做樣吃了口。他不接話,只笑著誇讚道:「原來如此。七郎小小年紀,對治理一方說得頭頭是道,真是甘羅再世啊!」
記載得越細,對官員來說並不是好事。雖說可能出實際的政績,但對官員的管束便越來越多,且考評更難混過去。
一看賀道年的反應,他肯定不會採用。至少他在地方做官時,絕不會將這個緊箍咒給自己套上。
寧毓承早已預料到他的反應,對此並不太過失望。他詳細告知,也是打亂拳,說不定賀道年就聽進去了,為了求政績,劍走偏鋒呢?
「明明堂開辦了算學工學班,我三姐姐,還有我的算學都非常好。算學裡面包含了許多的學問,換而言之,佛家講因果,算學則能算出因果,因從何起,結出什麼樣的果,都蘊含在了每一步的計算中。」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