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后,陳君遷帶著燧州、長壽郡的四千兵馬,整裝待發。
和尚也在他的隊伍里,用他的話說,他當初還俗就是為了能痛痛快快殺狗官,如今能跟著陳君遷殺去上京,去殺更多更大的狗官,他義不容辭。
洪山卻留了下來,流雲寨是他的家,大當家對他有恩,他不能走。
陳君遷看著身後的將士,又看向身旁的謝遇歡,低聲問他:「真不去跟她道別?這兒離流雲峰也沒多遠。」
謝遇歡把扇子別在了腰間,翻身上馬望向遠方:「上次就是道了別才差點兒被剁碎餵狼。」
陳君遷搖了搖頭,沒有立即上馬。
沈京墨攙扶著陳大,在送別的人群中看他。
他跑到她面前,笑著向她保證:
「年前我一定回來接你!」
【最終卷:帝後之路】
第120章
和離 「三年之期已過,你我和離。」……
盛夏六月,綠樹成蔭。
陳君遷穿著一身常服牽馬入城時,長壽郡中的老樹枝繁葉茂棵棵相接,在城中大道的頂上遮出了一眼望不見盡頭的陰涼。
路邊商鋪林立,稚童追跑打鬧間,險些撞上他的腿。
他扶了那孩童一把,孩童笑嘻嘻地跑開,一旁的鋪子裡傳來婦人帶著笑意的輕斥。
陳君遷恍惚了一瞬,向著城南快步走去。
長壽郡的南端有條小河穿城而過,河兩岸儘是柳樹,繁茂的柳葉沉甸甸的,壓得柳條一根根垂向河面,宛如縴手拂水,不時傳出聲聲「嘩啦」響動。
河中間有座石橋,陳君遷牽著馬走到橋邊時,橋一側的石欄上正整整齊齊地趴著一群人,乍看足有二三十個,都是年紀輕輕的男子,動作整齊劃一,彎腰撅腚,兩手握在涼森森的石欄上,下巴搭在手上,目光出奇一致地看向河對岸的某一處。
陳君遷看不見他們的臉,卻能聽見他們偶爾發出的感嘆,「她笑了」、「真美啊」、「仙女下凡」。
石橋上方沒有樹,遮不住陰,毒辣的陽光直直曬在他們身上,每個人背後都汗濕了一大片,卻沒有一人肯挪個地方。
陳君遷心下好奇,也牽著馬走上橋去,順著那群人的視線往河對岸瞧——
河面波光粼粼,岸邊的一棵大柳樹下,幾個婦人正在浣衣,最中間一人未施粉黛,一張巴掌大的俏臉白淨俏麗,眉目如畫,腦後只用一根桃木簪隨手挽起發來。
她穿著一身杏黃色薄裙,袖子挽到手肘,纖細的手臂上沾著水珠,陽光一照,白得晃眼。
她似乎比以前更美了,饒是早已與她成親三年有餘,陳君遷還是被眼前的景色勾去了魂,連步子都忘了邁,和旁邊的小伙子們一樣,駐足在石橋上,痴痴地看她。
河那頭的沈京墨早已習慣了旁人的目光,頭也未抬,默默地捶打著濕淋淋的衣裳。
她身邊的婦人們邊擰衣裳邊閒談,聊著聊著就又拐到了那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上——
「上次給你說的事兒,你考慮得怎麼樣?」眉心有顆小痣的婦人問沈京墨。
沈京墨沒抬眼,無奈地笑了笑:「王嬸兒,我成親了。」
王嬸把衣裳擰乾,又取出下一件放進河中打濕,邊敲邊說:「你家男人都多久沒回來過了?自打你搬來我就沒見過他!外邊兒在打仗,不是嬸兒說話不好聽,你可得趁年輕抓緊相看相看,給自己留條後路。」
「是啊,真不是王嬸兒瞎說,」旁邊有人附和,「喬娘子她郎君出去打了半年的仗,一點兒消息也沒傳回來,人們都說他沒了,勸喬娘子改嫁,她就是不聽,街坊四鄰好說歹說,總算給她說通了,結果改嫁前一天,她男人讓人給抬回來,少了兩條腿!你說她要是早點兒改嫁多好,現在想改嫁都改嫁不了了,後半輩子可怎麼過啊?」
「這都算好的,好歹人還在,人家夫妻也算團聚了。趙娘子才叫可憐呢!剛成親郎君就走了,打了一年多的仗,她一個人在家伺候公婆,好不容易等到郎君回家了,嘿,人家還帶了個女人回來!那女人肚子都大了,她還得去伺候,那才叫沒天理!」
王嬸邊聽邊用力點頭:「你聽聽你聽聽,啊,不是嬸兒自誇,嬸兒家侄兒是真不錯,你倆郎才女貌的,嬸兒瞧著般配得緊!」
雖說這些並未寫在律法中,但戰火紛飛的這幾年,郎君外出打仗經年不歸,娘子改嫁也無不可,畢竟有些人死不見屍,或是在外另有了相好,也不能耽誤娘子後半輩子。
這些嬸嬸大多不認識陳君遷,可沈京墨就住這附近,時間一長,嬸嬸們都發現她家郎君久不著家,於是每每見到沈京墨都要苦口婆心地勸她一番。
沈京墨次次拒絕,她們卻越挫越勇,到如今她都不再回話了,只當是玩笑話,笑笑就過去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