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守村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明守村人 第97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宫里给送来羊眼包子,牛肉茴香馅的,这都是昨天周宗走时所安排好的,汤不用宫中管。

猪肉的就不适合村老们吃,故此今天哪都不去了,再累到,朱闻天只能换方子。

明天太子成亲了,绝对不可以出问题。

实际上这样偶尔出点小毛病的情况很好,通常越这样的人活得越久。

关键生小病的时候得有人帮忙治,要么小病变大病了。

吃完饭无事可做,朱闻天的小伙伴们拿出来带着的文房四宝,练习写字。

他们一边背一边写,自己背自己写,互相干扰,很有意思。

只有朱闻天装傻子在发呆,实际上他在考虑一些事情,他得未雨绸缪,不能等到火烧眉毛再想办法。

酒楼掌柜忙完早上的一拨客人,到后面看,听孩子们背诵、写字,有种恍惚的感觉。

再仔细看看孩子们的笔墨纸砚,他无语了,全是好东西。

他不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宫里送的,朱闻天最初买的都是便宜货,练手而已。

后来知道下丘村的孩子们全读书,太子都不用跟谁商量,直接给,东西再贵重能值几个钱?

还送了书,只是书里不会写小故事,孩子们更愿意听憨憨哥讲课。

里长等人就在旁边观看,帮忙研墨,跟朱元璋看好大儿读书时候的眼神是一样的,充满了期待。

而朱元璋吃完饭,又带着群臣看试铳,有木马子的火铳。

马皇后昨天说今天造,朱元璋等不及,直接下令,一个木片而已,又不难做。

第125章 礼仪繁琐明日期

‘嘭嘭嘭’一阵火铳声响过,火铳的子弹射程反馈回来,增加一大截。

同时射速跟着增加,火铳手开始使用定装弹,咬开一个纸包直接倒,无须考虑多少的问题。

正常来说在洪武之后的年代,大明采用小勺,拿它来当量具。

此刻直接更进一步,纸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潮,一个兜子装一堆。

“仅仅是一个木片?”兵部尚书刘贞拿过一个木马子打量,这个属于一次性消耗品。

他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多个木片怎么就远那么多。

另一个兵部尚书吴琳同样拿起个木片瞅:“如此简单的东西,为何没人能想到?”

朱元璋眯着眼睛,开心不已,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效果,纸上画得再好,说得再详细,他都不确信。

汪广洋跟着拿一片:“照这般,之前铸造的火铳不必换回来熔了,节省人力物力。”

一时间木马子人手一个,工部尚书安然摆弄两下:“乃国之重器,好东西。”

“另有一种箭放在铳中发射,可达三百步远,正命工匠打造。”

朱元璋又提一个东西,他儿子朱棣时有的铳箭,当皇帝的时候,现在没出去就藩呢,虚岁十二岁。

历史上要再等九年,跑到北平去镇守,跟北元的乃儿不花打。

现在不知道他还需要跟乃儿不花打不,明年徐达带着新的武器去打北元余孽,结局……

大家一听三百步,琢磨下,敌人的弓箭显然不够,在马上打,多挨一轮,用步兵打,多挨两轮。

若是混战,前面的纠缠在一起,双方对敌后阵进行阻断射击,北元更吃亏。

众人带着想法,开始忙碌太子朱标的婚事。

之前一大堆流程都走完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告庙、醮戒。

这些下丘村的人都没参加,参加的话收割就耽误了。

村子的人主要参加亲迎,今天是礼部官员跑到未来太子妃家门口布置,等明天朱标要带着人乘舆出去接婆娘。

出宫门时要降舆升辂,接着转向南,降辂升舆,接着降舆……

反正很烦琐,各种转,又问又答又给大雁,站这站那,别人来回站。

一套流程走下来,寻常人的体力扛不住的,一般的司仪干不了这活儿,步骤太多。

今天群臣要保证明天不出纰漏,朱标也不学习了,养着,明天得拼。

他在坤宁宫和马皇后听八音盒,叮叮噹噹的,四组小人做不同的动作。

“心思用得真巧啊!怎么能奏乐?”马皇后满眼笑意。

“说是与给弟弟妹妹们的青蛙一样,有个发条。”朱标对于这份礼物非常满意。

他不缺钱,更不缺珠宝,想来对方也是如此考虑,才送一份天下没有的东西。

自己那很小的弟弟妹妹跟着青蛙跳动爬,发条劲用没了时,青蛙一拍一蹦达。

马皇后颔首:“琉璃镜子亦非同寻常,比之铜镜轻,擦拭省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