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守村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明守村人 第248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对哈!便宜与够用没关系,诶?供需关系不是这样的吧?”

“跟供需无关,在于大明朝廷给对方多少钱。

你干一天活儿,能赚三十文,你觉得正常,在南京并不多。

可这三十文给女真来买东西,他们认为干十天都行,他们能攒钱买铁锅。

涉及到了生存成本、生活成本差异的问题,在南京一天给你十文钱,你得睡大街,能饿死。

在原来的下丘村,五百多人,有三百人一天赚十文钱……”

“我能高兴死,能买很多东西,大家凑一下,一年能买好几十口大牲口。”里长这回明白了。

说完他快速吃完,在憨憨准备随时出手抢救的情况下,把汤一口喝掉,转身去找朱元璋。

不能一粒种子给十文,应该一文买十粒种子,比例差一点点。

顺便他又为朱元璋讲解一番生存、生活成本差异性的问题,现学现卖。

“对,不可以给他们太多的钱,他们又不知道咱们这边的情况。

他们附近的大明百姓可没有应天府的有钱,这不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嘛!

在南京干活,省吃俭用,回到自己的地方,那些钱便不是小数目。”

朱元璋跟着领会,工钱的多少取决于生活成本,也取决于用工方面需求和务工方面需求。

第351章 琐事节前整图拼

饭后,干活的人躺在阴凉处休息,孩子比大人更困,他们还长身体呢!

负责临摹地图的人,一个个则聚精会神画着,难度不大。

他们是应天府、太平府、宁国府书画店找来的人。

他们收字画,也卖字画,尤其是古董和名家字画。

能开这等店的人,要么自己有一手厉害的临摹造假手段,要么手下有此类人。

若是连造假都不会,又如何识别假货?

他们连山水画、花鸟画都能给仿造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画一个不需要笔法风格的简单地图,没难度。

他们每个人画的时候,旁边还有带刀护卫保护他们,不会让他们拿着地图跑了。

他们自己也知道摆在面前的是什么东西,只管画,有人一想着要记,就强迫自己忘掉。

甚至有的人没弄清楚情况,一副准备随时被处死的心态,以为画完了就要死。

下午朱闻天等人下地插秧时,又一批从其他府调来的画工抵达。

发现情况的朱樉亲自去安抚,一顿骂,就你们这样的画个图,咋就得死?这图往后要雕版印出来,画不好才死,画好了有奖励……

挨了一通骂,之前担心的人,反而开心起来,原来要印啊!那就不怕了。

……

“一石七斗,今年山东减产半成左右,不过他们会补种一茬大豆。

产量没有翻地后再种的高,却总归额外多出一批粮食,收麦子的时候累一下。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愿意听话,官员有时怕承担责任,你们还要再当两年。”

朱元璋没去水田旁边看,他带着宁国府的府官和宣城县的县官在麦地这边。

说起山东的事情,山东冬小麦收了,收完也不打茬子,更不用说翻耕。

当地人直接种泡好的豆子,按照朝廷教的办法。

男人学着女人贴小麦的根来割,留下的麦茬越短越好,反正没下雨,多耗费些工夫。

这样等大豆收了,正好翻耕,之前的麦茬都烂得差不多了,大豆的根不影响,能拔出来。

朱元璋的意思是告诉宁国府的官员与宣城的官员别着急,好好呆着。

“要么正常来升,你们能升多高?提一品?可以多赚俸禄?”朱元璋把话摆明了。

“臣愿意当知府。”宋知府表态,其他人跟着说可喜欢这里了,打死都不走。

李知县也说实话:“在这里当官,又能拿到下丘村的好处,又可以自己养竹鼠、家禽赚钱。

朝廷发的那点俸禄,不够干啥的。逢年过节的,臣家中就偷摸做点冰糖,也不卖,走个人情什么。

别人不知道哇!回礼的时候按照那东西回,我非推托少要。

家里的孩子就不缺糖吃,还有肥皂香皂,都从下丘村拿。”

别的官员跟着点头,表示李知县说得对,咱们哪怕为了这个好处,也不想走。

“嗯,嗯嗯!”朱元璋颔首:“关键要配合下丘村把一应事情做好,不可阳奉阴违。

咱不准官员贪和占,是怕官员坑害百姓,下丘村的东西,咱也没少占。

过完端午再走,提前送回去粽子等吃食给家里,咱这叫……高薪养廉,对,是这个话儿。”

说完他看向等在旁边的官员,点下头。对方上前:“陛下,一亩亩的单独计量,都是一石七斗往上,想来没收的也差不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