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守村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大明守村人 第37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纯皮革的,把汽油放进去,汽油喷灯烤一遍也行,皮革的帐篷不怕这点燃烧。”

朱闻天知道小宝宝为什么打呼噜,因为之前的生存环境不好,嗓子难受。

住在帐篷中,大家都如此,没有办法,有多少帐篷能够洗一次的?

像蒙古的人,穿的衣服是皮衣,越擦越亮,从来不会清洗。

有的人甚至觉得这个好,自然、天然。

其实把这东西扔到水里,用碱一泡,那黑水看着都吓人。

是的,皮帐篷是疾病的一种根源,游牧的人,谁会在建好了帐篷的结构后,去清洗?没有的,也不可能的。

而这就是最关键的地方,要让牧民们知道卫生的问题。

第531章 初进腊月暖气装

从来没被这般手段捕捞过的河流中的鱼确实多,军队中的将士,其实很多都是来自江南。

他们其实并不适应北方的寒冷,但没办法。

他们打过来的时候就选择天暖的那一刻,结果打完了,得留下。

寒冷不分级别,只在于适应,南北的人其实都能适应对方,就是难受过后自我调整。

眼下属于被动调整,没出去的将士们看到鱼,一个个高兴起来。

如是几日,煤炭运回来,铁矿石也运回来,那边的窑烧了耐火砖,又有人起了高炉准备炼铁和煤焦炉焖焦炭。

……

时间一晃,来到了腊月初一,这个纬度和这个季节是最难熬的,日照时间短,同时又冷。

“暖气如此暖和,回应天府后咱要做同样的,可把咱给冻死了。”

终于装上了暖气的,感受到屋子里的温暖,朱樉把窗户打开,脑袋伸出去体会内外温差。

宫女和太监脸上也带着笑容,整个殿里跟夏天似的,一点不冷。

而且按照下丘村教的办法,为防止屋子里太热干燥难受,可以把湿手巾和湿衣服放在暖气片上,或者旁边。

如此干得快,又给房间加湿,不会嘴唇干、嗓子疼、流鼻血。

太子府的自然也装上了,包括下丘村住,之前下丘村不好意思只给自己装暖气片。

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朱樉非要开着下丘村这边‘餐厅’的门,嫌热。

朱标则与里长说话:“既然还用,陆续在城内把一座座房子都装上暖气,即便有的装的时候到了开春,来年照样可用。

还有咱们的地方,南京,应天府的冬天其实也冷,只不过不似这般冻得疼。

之后在各处修的堡,应如此操作,让他们有暖气用,一个锅炉只能负责几十个暖气片?”

“殿下,暖气需要循环水,循环水是由压力来完成,压力大,锅炉的壁的必须能够承受住。

蒸汽机便是烧锅炉,无非用蒸汽来推动连杆,造更大的锅炉,一旦出问题,烧锅炉的人很可能就……

如此眼下还是用技术成熟的锅炉,等咱们试验完其他的锅炉,再陆续安排上。

其实用上锅炉组的话,一个锅炉组就足够把整个和林城的暖气给供应上。

这等方式叫集中供暖,当前不具备那个技术条件,过上几年或许行,集中供暖……”

里长告诉朱标,集中供暖的好处在于节省煤,像现在的暖气片里,有放气儿的位置,从那里可以接热水。

接多少热水,最后都是烧的煤来提供,不要接,一接热水,锅炉里就缺水,都接没了,锅炉干烧就完了。

朱樉有了想法:“里长,咱把锅炉拿出去,是不是可以为别人提供热水?”

“殿下聪慧,正是如此,洗澡能用,喝也行。”里长笑着点头。

“赶紧造,他们现在喝水不容易,河面一结冰,他们得凿冰取水,那水都是凉的,之前没有煤,谁舍得使劲烧柴火和牛羊粪?

那是留着做饭的,喝一口热乎的水,便不那么冷的,尤其住在城外帐篷中的将士。

他们又要去挖矿,又要忍受寒冷,总喝凉水,会生病,不能因此非战斗减员。”

朱樉心疼将士,城里无法装所有的人。

城的东西二里地,南北四里地,人全挤在城里,活动不开。城里有城墙和其他建筑帮忙挡风,外面只有帐篷,帐篷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情况中,不烧火,里面的温度跟外面差不多。

外面至少还有光,里面又黑又冷。

里长应下:“大棚已经建了一百亩,种的蔬菜,一亩可提供至少两千斤,陆续采摘的话,到罢园,能有个四千斤。

咱采取轮番播种的方式,年前大家开始吃,每天一个人吃个半斤就很好了,再给外面的牧民一些。

工匠抽调出来,一个是冶炼铸造立炉,一个是打铁片做炉筒,锅炉只能分出来五百来人。

帐篷保暖比热水更急迫,最近不少人在喝药,多亏咱们药带的多。”

里长对此没有太好的办法,十三万人在运转,大家已经很努力了。

太子府、秦王府的护卫之前不是学会了吹玻璃嘛!结果吹得头晕眼花,终于把大棚玻璃供应上。

然后从煤矿和铁矿那里到和林城,中间建了一个个临时的棚子,里面烧土灶,天只要没彻底黑下来,运输队伍不会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