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守村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5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养的猪杀几口,晚上赏月喝酒吃。”朱元璋不想吃海鲜了,油水少。

他爱吃肉,肥的最香,小时候饿怕了,亲人因为营养不良,生病后死去。

历史资料记载他喜欢吃烤鸭,因为鸭子肥,咬一口直冒油。

光禄寺的人找下丘村的人商议,杀猪做什么菜适合喝酒?感觉不如杀羊,可惜这边不养羊。

“小炒肉、甜面酱肉丝、卤猪耳朵、酱猪肝、熘猪血多放点蒜、猪蹄也酱了吧!

今天是吃不到香肠了,红烧排骨不适合当下酒菜,做四喜丸子。

熬猪油,把猪油渣靠干一点,撒上盐,这个下酒吃好……”

下丘村的人努力地想着说着,下酒菜更正常的菜不同,必须能够在凉的时候可以吃,而且不会很快吃饱。

大家忙碌到晚上,其他人还是吃鱼肉,尤其是后宫的女子,鱼肉好啊!小孩子们吃鱼肉不腻。

下丘村的人把香肠灌上了,暂时不能吃,还未熏制,煮肉的汤却做出来闷子,这个可以油炸。

“说实话,咱一举一动,必然有许多人在忙,难为下丘村了,一大堆下酒菜,烀的脊骨蘸蒜酱吃最好。”

朱元璋在天黑的时候,于灯光、月光下表示称赞,没有下丘村在,他不会如此要求,他知道光禄寺撑不住。

“陛下圣明!”群臣默契地回应。

“是明,月亮还圆着呢!不如这样,以今天的事情为题,诸卿作个诗,可惜太扑不在,编辞海呢!”

朱元璋今天抓了倭寇,心情好,大家作诗吧!

第671章 挑衅难为复晕倒

群臣中的一些人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一紧。

比如胡惟庸,他就是反对前朝官员的绝对存在,恨不能把所有前朝官员都给弄下去、整死。

之前朱元璋抗争过,也妥协过。

抗争的时候是让大家写诗,危素,就是太扑,他字太扑。

别人都先写,然后吟唱出来,等到了危素的时候,朱元璋必然夸赞。

一个是危素确实文采出众,他能遍好几个朝代的史书,对历史事情特别了解,历史人物的诗词他必须能背下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危素可不是唐诗三百首的程度,唐诗、宋词、元曲、汉赋,他哪个都熟练。

历史上明朝初,大家还都能写诗词曲赋,后来八股文太恶心人了,就没有人愿意去写诗,说是写无可写,都被之前朝代的人写完了。

即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否则人家清朝接替了明朝后,那个纳兰性德怎么写出来诗词?

人家能写‘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湖色静涵孤刹影,花香暗入定僧心。’的七律,也能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的长相思的词。

更不用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千古名句木兰花。

说明明朝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上被禁锢住了,就是四书五经,变着花样来难为人。

现在是明初,大家都行的,继承了之前的文学基础与风格,元曲的诞生就是在宋词的基础上。

此刻朱元璋专门提一句危素,对于所有臣子皆是一种压力,包括前朝延续的官员。

“陛下,具体写什么?随便写?”曾鲁想写,要题目和要求。

“这个……”朱元璋犹豫起来,他只是一高兴就说出来,还未想好。

胡惟庸眼睛一亮:“陛下,如今波涛汹涌,陛下所在风波定,不如就写定风波吧!咱大明最能定住风波的必然是下丘村,朱宜长里长,你作一首定风波如何?”

唰!一群人看向里长。

里长看胡惟庸,心道,憨憨没说错,你就是坏人,你明知道我背后是高人在撑着、教着,居然让我即兴写词。

看你那得意的样子,好像我自己写不出来,你就能写出来似的,你的文学水平憨憨说很一般。

里长想着,不能说出来,他露出一副怯怯的模样:“陛、陛下,咱……哪敢与胡左丞比?不如让左丞作一首。”

“胡卿,宜长说得对,他仅仅是里长,你是左丞,不如你先作一首定风波。”

朱元璋自然偏向下丘村,那不是里长一个人的问题,整个村子是为好大儿来培养的。

“陛下,臣以为左丞所言不差,之前臣听闻朱里长博学多才,想是作词一首很容易的,不如……”

御史中丞涂节突然出声,支持胡惟庸,那边有的人也想出声。

朱元璋眼睛一眯,及时开口,问里长:“宜长,定风波是什么?菜吗?”

群臣:“……”

他们想问:陛下你还能更偏袒不?之前都说是词了,你居然能问是不是菜?是的话,就做个菜呗?下丘村做菜好吃啊!

里长起身,长揖到地:“谢陛下,草民确实能让村子里做出定风波的菜,不过既然是定风波,不管多大的风波,咱都得定,为大明,为咱中华之传承。”

里长后面的话说得斩钉截铁,看完朱元璋就盯着胡惟庸和涂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