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守村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43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人参都是论斤来卖,看大小,大的一斤就贵一点,小的则便宜,憨憨说了应该按照克和年头来卖。

七八十年的人参都是一斤多少钱,很便宜的,下丘村让那边想办法包在湿润的地方送过来继续种。

还有吃了真管用的蛤蟆油,根本就不值钱,东北一大片地方,地多人少,不像福建那里地少人多。

福建的土地根本就比不上东北,东北是黑土地,针叶林的落叶一年年沤着,最后全是好的熟土,种什么都行。

把那个土拿到琼州种椰子,就比琼州本地的土壤种出来的椰子好。

“大暑的时候应该能到地方吧?咱这边确实差不多了,主要是诸位努力呀!”

朱棣其实跟他三哥朱棡一样,想让队伍在北平府多住些时日,因为每一天都不虚度。

下丘村每天看着就是忙碌着安排做什么饭菜,实际却是各种地方管理方面的事情。

朱棣见无法继续呆着了,得配合大明整体,说一下,看向北平府的官员们。

涿州的他也顺便扫一眼,反正大家都得配合。

“殿下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知府先表态。

“死而后已!”其他官员好默契。

但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振奋的,认为没问题。

第1118章 烧茬晒谷种子贵

六月初一,天蒙蒙亮。

朱樉站在麦田旁边,拿着镰刀先割一把麦子,其他人开始唰唰唰跟着割。

收割机的数量少,分散到整个涿州,算给当地百姓做个样子看。

军队的人多,一捆捆的小麦被收起来,运到旁边,放到机械上进行脱粒。

也有脚踏式的脱粒机,工匠们临时给做的,大部分是木头,里面核心有铁丝。

顺便又帮涿州百姓把水稻脚踏式脱粒机做出来,明年就开始种水稻了。

这次割高茬,不割那么低,等着收完了,放一把火把小麦秸秆烧了。

过上一个来月百姓再翻耕,待下完雨,沤一沤,拿来种冬储菜,秋后收菜,这地就不管了。

种大葱、大萝卜、胡萝卜、圆葱,圆葱明年种水稻之前收。

现在地里就有圆葱,春天种的,等秋天收了后再种,圆葱种子少,大明繁殖时间短。

涿州百姓按照军士们教的操作,不用自己计算种植与收获的时间,非常省心。

种好的圆葱,明年自己吃一部分,其他的朝廷收,送到别处当种子。

大蒜与姜,在涿州随便种,本地纬度好,春天能种,秋天亦能种,春小麦、冬小麦,愿意选哪个就选哪個,不想种小麦就种水稻。

“所以涿州最适合当育种基地?”在地里比划了几下的朱棡听完关于这里适合种什么的话,觉得正常让百姓种东西不划算。

种子跟粮食不同,种子是最好的粮食,产量高。

“大家不要再干了,让其他人割,过来聊聊天。”

参政赵耀喊停,官员们做样子,在地里帮忙收割。

有的根本不会,还不如不割呢!麦子割的麦茬长短不一,又不会打捆子,麦子散在地上,叫人担心割麦子的人把其自己给割了。

四个亲王都很熟练的,只是不愿意干,看下丘村,割几捆,放下镰刀说事情。

官员们早等着此刻呢!这等活计是自己干的?太热了,麦穗刮到胳膊和脸上很疼,腰也酸……

“方才下丘村的人说起个事情,晋王殿下有所悟……”

参政赵耀把情况又重复一遍,离得远的官员没听见,干一点活儿就累不行了,听力下降。

“赵参政,让种的圆葱由朝廷买,以后种的粮食也买?百姓吃什么?”

童同通判大着胆子询问,粮食买走,百姓再拿钱去买粮食?

“换!”朱棣知道怎么操作:“好种子换寻常粮食,谁家的地里亩产多收半成,别人想换种子,需要拿十一斤正常的粮食换十斤种子,多一成。

下丘村的种子好,产量高出一大截,跟朝廷是一比一换,朝廷如今与百姓加两成。

这两成加完,相当于运费,近处的地方,朝廷赚一部分,中等位置的,朝廷持平,远的地方自然是赔运费,正好用近的地方补偿。

其实下丘村有的作物种子,用一倍的粮食换都划算。

下丘村换到的粮食并不给下丘村,给咱长兄太子了,太子兄长拿来抚民、安民。

养济院需要粮食,指望地方官府显然不行,官府也没有多少收入,还得给学堂。

惠民药局与生药库全是搭钱的地方,多亏有下丘村帮着出谋划策,否则这些福利,只有几个地方的百姓能享受到。”“那么多的粮就全给了?总得留点自己村子吃啊!”

房大川里长又替别人心疼起来,觉得下丘村的人败家。

“你别说话,下丘村怎么可能缺粮食,都是好的粮食才吃。

涿州的水稻运过去,大部分给下丘村,因为咱们总去下丘村吃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