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國際會議後,才確定下初步的系外飛行器的攔截方案。
依然是延續原先定下的兩個方案,先嘗試攔截,再進行多飛行器從各個節點進行定點攔截,以木星作為天然屏障為地球擋下有很大可能發生的爆炸危機。
接下來就是進入攔截飛行器的研發工作。
原本前面參與項目三組會議的只有來自國內航天院和天體物理院的將近三十餘人,對天體進行模擬分析制定策略。
接下來就需要從全國各地的航天院調派更多科研人員過來參與研發工作。
主要研發基地是在西北,各項數據指令也從這裡發向全國各地的其他航天研究基地。
而全國的關於天體X的航天研究項目組又根據項目的不同分為總指揮部、負責方案一的一二三四組、負責方案二的五到十三組、負責空間站行動指揮的十四組、負責動力源的十五組。
俞妙則作為吳教授的副手也是來到西北這邊工作,不過她的主要工作內容是負責各項研發參數。
這和過往的火箭衛星探測器發射的項目
都不一樣,無論是參考數據、適用材料和動力源都是完全不同的要求,在研發階段最主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宇宙條件下完成能量的轉換,令最後撞擊的能量達成一擊斃命的結果。
直到第二年春進行人造衛星發射工作,並將原定選擇的五種材料送到太空環境,由空間站太空人協同完成太空環境下的實驗操作,最終選定C材料作為攔截太空飛行器的主要材料。
進入緊鑼密鼓的設計研發後,總指揮部這邊的日程就是各組負責人將任務部分落實到實質內容進行討論修改,再將部署好的細化內容分下去進行實施,而總指揮部所在的西北航天基地則是和物理科學院進行對接,研究發射時間、發射軌道、待命軌道和任務安排。
這次將要到天上執行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包括兩艘航天飛船、九艘負責攔截的太空飛行器;前者需要空間站中的太空人進行數據操控執行任務,後者則是由總指揮部進行指令發布操控。
同時已在宇宙中執行追蹤任務的探測器傳回最新獲得的系外飛行器的數據。
此前系外飛行器已經再次擦過地球航行軌道線,並且出現再次加速航行的趨勢,且在岩體燃燒過程中體積質量也出現減少的情況。
以目前的情況看來,很有可能系外飛行器將會在一年後抵達近地回歸點,並且有15.78%的概率會直接撞上地球。
一年後,也正好是系統提到的系外飛行器第二次經過近地點的時間。
這個時間已經是比之前所預測的任何一個時間都要接近正確時間點了。
而15.78%的這個概率已經很高了,在很多人看來他們的最後期限也就是這個時間點。
如果不能在一年內完成攔截,那麼地球很有可能會遭到撞擊而陷入極大的危機。
作為與會最年輕的研究員,俞妙則對這次的任務軌道選定點做各組信息同步的工作匯報。
首先在天體模擬的結果看來,系外飛行器有很大概率會在一年後的2020年3月-6月這個時間段回歸到近地位置,而他們所選定的任務點必然不能距離地球太近,否則爆炸後的隕石體也有可能會對地球造成極大的危害。
而從現在到明年的土-火-地三顆行星的運行路徑位置和太陽的相對位置並沒有太多連線點。
但是現在還有另一個對人類比較有利的情況,就是如果轉而想要選擇以火星作為太空盾牌,今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就是發射窗口期。
他們需要將太空飛行器進行發射,運行到近火軌道的背面,而系外飛行器會從另一側方向運行過來。
但是除了以火星作為盾體,其實在宇宙中還有三個定點位,可以作為備選的任務點。
地球的運行軌道和運行一周所需時間是確定的,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和運行速度也是確定的,但系外飛行器的速度卻是會變的。
他們並沒有辦法確定系外飛行器的加速程度,只能根據現有數據進行預測。
預測結果便是在這個時間點有高達78.72%的概率會從小行星帶經過。
只不過這個時間點太趕了,也絕對沒有任何容錯的可能性。
完成工作匯報後,俞妙則就回到她的座位坐下,聽見其他小組的負責人逐一上去匯報本階段任務的完成結果。
之後又是連續兩天的數據模擬結果,然後確定下來第一次發射將要執行攔截任務的太空飛行器的時間。
和天文台那邊確定下來,選定好適合的發射窗口期。
這次執行任務的運載火箭被命名為和平號系列,將會運載任務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定點。
等到火箭發射這天便是一個天氣清朗的晚上,所有參與這項攔截任務的科研人員都緊張地在數據控制中心等待,看著火箭點火發射,推動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軌道內。
這次的發射任務緊要,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完成八次發射。
但是成功發射後才是最關鍵的,等到太空飛行器被推進到預定軌道後,需要等到系外飛行器進入既定軌道後再進行任務攔截。
在這個時間段內,總指揮部這邊也在根據太空上所有的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進行模擬分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