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上有人家[種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行。」

白玉盤般的圓月越升越高,冷白的光照亮青石板路,四處都是歡聲笑語。

兩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端上桌,一份六個,剛好在碗底拼成朵花的形狀。

白白胖胖的,十分飽滿,拿勺子一壓,就陷進去,隱隱能看見內里濃稠的黑芝麻糊。

輕輕咬上一口,外皮爽滑軟糯,香甜的芝麻糊漸漸溢出。

一碗吃完,暖胃暖身。就是有些膩,肚子也還沒填飽。

不得以,又去買了兩個酥脆可口的燒餅,拿油紙包上拿在手裡,邊吃邊往回走。

正月十五的月亮最是明亮,哪怕沒有花燈,路上也看得清楚。

冷風徐徐吹過,樹影搖曳,在月光流淌而成的河水中縱橫交錯。

熱乎乎的燒餅已經吃完,又不知走出多久,齊山在懷裡掏呀掏,摸出用棉帕包裹的物件兒遞到謝知雲面前。

「給我的?是什麼?」

齊山沒說話,只把手又往前伸了伸。

謝知雲接過,一層層撥開棉帕,裡面赫然是只木簪。

頭部稍尖,尾端是一朵稍顯圓潤的祥雲。簪體打磨得十分光滑,還抹了桐油,通體烏黑髮亮。

謝知雲越瞧越喜歡,拿在手裡一寸寸撫摸,突然觸到一點凹痕。他將簪子舉起,借著月光,辨出是個小小的「雲」字。

因雕刻者剛學著認字,筆畫十分鬆散,並不太端正。

謝知雲卻從中看出笨拙的可愛,他竟不知男人什麼時候自己琢磨著特意給他做了件禮物。沒用旁人畫的圖樣子,全是用心想,一刀刀精雕細琢出來的。

他沒說些意義不大的感謝之語,直接解開頭上包裹的布巾,抬手隨意綰個髮髻,用木簪插緊。

接著抬眼看向齊山,笑意盈盈道:「很好看,我喜歡。」

齊山被他如此盯著,僵硬片刻,才悶聲道:「喜歡以後再給你做別的。」

「嗯。」

月色正好,將兩人的影子漸漸拉長,直至靠在一起。

第21章 (捉蟲)

正月十五一過,清閒許久的村民又重新忙碌起來,起早貪黑地耕地、做工。

謝知雲和齊山花了一整天時間把溪邊的荒地徹底收拾平整,割下的野草和荊條都沒捨得扔,直接在地里點把火燒了,還能做肥。

雖說好久沒見過雪,幾乎每天都是艷陽高照,只偶爾落陣雨。但早晚的風和水還是凍人,種菜為時尚早,起碼也要等到清明前後。

於是兩人暫時沒管這頭,當務之急還是把建房的事兒提上日程。

錢不夠多,一時半會兒也發不了大財,想弄個氣派的青磚大瓦房是沒什麼指望。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夯土牆、蓋小青瓦。

不過不管什麼樣式,都要找個懂行的師傅才行。

他們一早就跟何守義打聽好,河源村的劉大富就是專做這一行,村里一大半房子都有他參與建造。去何家拜年時,他們還碰過面,提前打了招呼,人也答應了。

不過何守義建議,正式動工前最好再備些禮專程上門請一請,讓師傅幫忙選個良辰吉日。

都是為他們著想,兩人自然沒二話,還仔細問了劉大富的喜好。

這天一早,二人就拉上最近剛撿的木柴去鎮上。

好不容易賣得四五十個銅板,還沒揣熱乎,轉頭就去打了一壺酒,又買了兩斤鹵豬頭肉,花得一乾二淨不說,還貼了些進去。

好在劉大富收到禮挺高興,爽快地掐著手指給選了個最近的好日子,還給介紹了幾個手腳麻利、有經驗的幫工。

齊山沒拒絕他的好意,從中找了兩個年輕人。因都在一個村兒,住得並不遠,來往十分方便,就不管飯,一天算四十五文的工錢。

人手和日子敲定,接下來就是材料。

黃土山上山下都好找,不用花錢買,只要請人幫忙挖了運到地方,交給兩個幫工就成,他們還有驢子可以使。

木料也好辦,給村里交些錢,便可以在山上砍。齊山自己會木工,也不用請師傅刮皮做榫,又能省下一筆。

只剩下瓦片,得去隔壁石橋村找瓦窯提前定做。

兩人不曉得怎麼走,最後還是找了何天明帶路。

順著小路穿過山坳,很快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再往前走兩步,一座青石鑄就的拱橋出現在眼前,便是石橋村的地界了。

石橋很寬,表面有些斑駁,兩側的柳樹枝條隨風拂動水面,已能看見瘦小的芽苞。

一群鴨子嘎嘎叫著從斜坡上衝下來,下餃子似地撲騰撲騰落入水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