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上有人家[種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料今兒又開始了,也不曉得下次想起來,還能不能再找著。

等二黑來來回回埋下幾塊骨頭,晌午飯也做好了。

謝知雲先嘗了塊鴨肉,外皮香酥,肥而不膩,肉質柔軟細嫩,配著咸香的醬汁,果真還是記憶中的好滋味。

不怪他惦記著。

補過覺,又嘗了美味,夫夫倆終於騰出空來清點銀兩。

齊山解下腰間的錢袋子,將裡面的碎銀和銅板全倒在桌上,說道:「昨天賣蜂蜜得一兩六錢多,加上上次的三兩九錢,這一茬就掙了五兩半。」

謝知雲撥弄著幾塊碎銀,眼裡皆是喜色,「下回還是多裝些小罐子的,比按斤兩賣划算得多。」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這一趟積攢下經驗,往後心裡就有數。等入冬前再割蜜,可以留出幾小罐,給何大哥、方老闆、靳少爺都送一份。」

雖說這樣有占便宜的嫌疑,但賺錢嘛,不丟人。再說願不願意分享給別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他和謝知雲又不強求。

謝知雲在商戶人家長大,這點道理比齊山看得更清,自然不會反對。還說:「那給掏叔說一聲,叫他挑幾個罐子,上下釉塗個色。」

送禮嘛,與眾不同才更能顯出心意。

兩人談論幾句,將此事記在心裡,又繼續去數桌上的銅板。

待穿好兩串,已沒剩幾個零散的,齊山起身準備將碎銀和錢串放進木箱子。

謝知雲叫住他,「不如拿過來,清點一下總共存了多少家當。」

「好。」

木箱子是齊山親手做的,算不上精緻,但嚴絲合縫的,還上了兩把小鎖,很是穩妥。

齊山在手裡掂了掂,大步朝著桌邊走來,「還挺沉。」

咔噠聲響,小鎖被打開,掀開蓋子,裡面全是白花花的碎銀,只有兩串還沒來得及帶去鎮上換的銅板。

數起來便快得多,不過家裡沒戥子,他們只能憑著大小和重量,來估摸價值。

把碎銀塊挨個掂量完,齊山說:「這箱子裡攏共是十一兩八錢。」

謝知雲看著桌上分成兩堆的銀錢,接話,「加上這次的一兩六錢,就是……十三兩四錢。」

他倆都不怎麼摳,每次去鎮上或縣城,沒少買包子、麵條吃,還常常割肉、買果子、蜜餞,能攢這麼多著實了不起。

兩人摸摸大小不一的銀塊,越看越高興,都沒忍住笑出聲。

樂了好一會兒,才開始往木箱裡裝,等將小鎖重新掛上去。

謝知雲拍拍箱子,說:「下回再去鎮上,也買個戥子回來,省得還要一塊塊數,還不一定準。」

他們以後常要做些小買賣,這東西備一個不壞,自個兒稱稱更放心,省得被人糊弄。

齊山頷首應下,想起什麼,托著木箱停下腳步又說:「我今兒還順道去方宅看了下,崔少爺的傷已經大好,預計入秋就要帶著商隊出發南下,叫我們可以準備收貨了。」

「不過你身子漸重,再跟著出去跑不方便,萬一磕到碰到可不得了。我到處收貨送貨又顧不上家裡,總麻煩張嬸也不像話,還是請個人照料來得放心。」

謝知雲下意識就想說自己一個人在家也能行,伸手摸摸肚子,話到嘴邊打個轉,又改了主意:「也好,那便找個手腳麻利、愛乾淨的嬸子或阿叔,幫忙做做飯、洗洗衣裳就成。」

「嗯,我暫且還不出門,先在村里慢慢問著。」

這事兒不能馬虎,要長期在家待著的,定得精挑細選,雇個信得過的才行。

齊山琢磨著,等會兒還是下山托李奶奶和張玉梅幫忙打聽一下。她們對村人的了解,可比自己多。

第62章

有張玉梅和李奶奶幫著參謀, 不出半個月,找幫工的事兒就有了眉目。

是河沿邊牛三貴家的夫郎,名喚趙漁, 約莫三十出頭的年紀, 已有三個娃娃, 大的十來歲, 最小的那個才五歲。

婆母和公爹還在, 不過都上了年紀,身子也不大好。公爹有哮症,做不得重活, 平日還要吃藥。婆母受風濕困擾多年, 不僅駝背,連手腳都扭曲變形, 能強撐著行走就不錯, 更別指望她做活。

老兩口只能幫忙照看孩子、燒火做飯,養家餬口的重任便全落在趙漁夫夫身上。

光靠那幾畝地也養不活, 牛三貴便常常外出做工。趙漁一個哥兒, 力氣不足, 又不會什麼手藝,就沒他那麼容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