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行人少,但今日卻在短短兩刻鐘內碰到了三支商隊,都是途經翁城,要把貨物拉到大晉內的。
蘇挽煙好奇:「這些都是從東海來的商隊?」
在這種非常時期,還有東海的商隊來走商?
蘇挽煙這麼問,秋葉也好奇:「奇怪,平日不會有這麼多商隊的。」
蘇挽煙留了個心眼,回去得跟余南卿說說。
「娘娘,那裡!」蘇挽煙順著秋葉指的方向看去,是翁城的城牆。
一看,蘇挽煙就怔住了,隨即眸光微亮,有些驚訝:「這城牆……補建過?」
之前她來翁城了解情況的時候,便發現城牆年久失修,城牆上的磚石老化,她把這個問題寫了下來,想說以後讓余南卿參考,希望能幫上點忙。
而現在,她看到的城牆明顯有修補過的痕跡,坑坑窪窪的地方都被填平了,老化的磚牆似乎也經過了加固。
這是件喜事,蘇挽煙打心底里高興。
「這個工程,應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其實娘娘離開前王爺便吩咐,按娘娘集冊上所提出的問題,一個個攻破,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奴婢與田侍衛幾個還留在民宅的緣故。」
印象中余南卿剛到翁城,馬上就啟程回京了,他雖說過會儘早實踐,但沒想到會那麼快。
秋葉笑道:「娘娘,王爺可是把您的事都放心上呢。」
蘇挽煙睨了一眼她打趣的模樣:「這是造福百姓,利國利民的事。」
片刻又問:「那這城牆,是修補完了?」
「從娘娘離開到現在,歷經五月,剛好在這個月月初完工,是小步侍衛與田侍衛組織的人手,除此之外還有呂將軍也調出兵力相助。」
蘇挽煙勾唇,心裡很是滿意,嗯,能幫上忙便好。
看完城牆,秋葉又帶著她坐馬車到了城外。
翁城土地貧瘠,許多農作物都不適合在這裡生長,當時蘇挽煙也是在集冊上把這個問題記了下來的。
她離開翁城後,小步跟田中經走訪完善,發現並不是這裡的百姓不會種植農作物,也不是缺少種植的知識,只是因為戰火的原因,許多人不願意留在翁城。
所以剩下來的百姓,所種之物寥寥無幾。
種類少產量少,種子也留不下來,熬不下去最終又離開翁城,如何循環往復,便沒有百姓再願意種地。
小步跟田中也不會種地,便尋問了當地有經驗的百姓,請教要怎麼在這種情況下種好地。
再有便是買種,引水澆灌這些問題。
其實蘇挽煙冊子裡都是附加了解決方案的,離翁城最近的一條河流,才距離五公里,在河流兩邊開墾荒地完全沒問題。
鑿渠引水雖然會費些人力物力,但按長久發展,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這些方案躍於紙上十分容易,但要實施卻十分艱難,這裡的百姓多年都是夾縫中生存過來的,得過且過已是他們慣有的心態。
小步跟田中最難的是調動民心。
好在翁城還是有願意乾的百姓,更何況後有龍旗軍駐紮,又有呂將軍從旁協助,修補城牆的事在當時又是與開墾荒地一事同時進行。
無形中也是給了百姓一絲希望,原是只有幾個人開懇,後來便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而他們加入之後,小步跟田中才知道,這城裡許多的百姓都是有自家地的。
只不過沒人管沒人種,就荒廢了,當他們再拿起鋤頭的時候,那耕種的田地不自覺的就區分開了。
百姓耕地,調派過來的龍旗軍則負責鑿渠引水。
這是個大工程,所以蘇挽煙到的時候,那引水的渠還在一點一點的挖,水源的與城的直線距離是五公里,但若要盤根錯節的覆蓋農田,挖出來的便斷不僅僅只有五公里。
是個耗時耗力的事。
蘇挽煙見到大家都在齊心協力的時候,心中突然湧上一股莫名的情緒,她從來沒想過自己留下來的東西,會這麼快被實現。
她以為那些都是一年後或者幾年後才會去做的事。
而且,她是個門外漢,她去做這些的時候只是建議,沒有想過會被完全採用,余南卿卻沒有二話就讓人去做了,其中重視不言而喻。
「是了,娘娘,還有一件事。」秋葉說得興致勃勃,完全停不下來。
蘇挽煙斂下上涌的情緒,笑問:「什麼?」
秋葉從懷裡拿出一張信封:「娘娘,這是衛大哥一月前寄來的信。」
衛祥!
蘇挽煙忙拿過來,打開。
這幾封信中,記錄著的是藥鋪沿途所開的地點,雖然只有幾月的時間,但大大小小的藥鋪在大晉已經開了十餘家。
藥鋪藥材,大夫一應俱全,許是知道蘇挽煙會用到,所以臨近邊境的藥鋪,衛祥著重多開了幾家。<="<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