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面面相覷,心裡也忍不住冒酸水,說起小篆,他們寫的也不差啊!怎麼沒有流傳到後世?
難道是竹簡都爛掉了?有可能,竹簡不易保存!
嶧山碑是刻在石頭上的,要不他們回去也找個石頭刻上?可行!就刻在自己家廟裡,立個祖訓讓後人好好保存!
這麼一想,群臣頓時幹勁十足。
漢代。
劉邦叫起來:「看,是我們的隸書!」
壓在《嶧山碑》下面的正是《曹全碑》典雅大氣的隸書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激動起來。
「《曹全碑》曹全是何人?他的碑竟然流傳到後世了?」劉邦一拍手對張良說:「子房,快,給吾也刻個碑,我也要流傳到後世給後人!」
「……陛下,碑文的是身後才刻的……」
「哎呀,不要在意那些事情,我們也可以刻點現在的事情嘛,比如說我們大漢的統一?對不對?腦子不要這麼死板!」劉邦無所謂地搖搖頭。
「好吧……」你高興就好。
蕭何聽聞卻是心中一動,隸書嘛,在座的的諸位哪一個不會寫得一手好隸書?
後人看起還是很喜歡臨他們的隸書的,為了留給後人更多的隸書臨帖,他責無旁貸!
漢武帝時期。
劉徹很生氣:「我大漢的隸書只有一個曹全碑?不行,絕對不行!」看那一堆的帖子,居然是一個叫唐的最多!
這個唐是什麼時候的朝代?居然留下了這麼多的碑帖給後人?我堂堂大漢怎麼能屈居於人下?
寫!全部都給我寫!寫好了叫刻字最好的匠人都給我細細刻出來,務必要流傳到後世!
晉代和隋代的人奇怪:怎麼沒有他們朝代的帖子?
啊,帖子是沒有,卻有一本書《書聖王羲之》,王羲之啊!那沒問題了!後人都認證的書聖是我朝的!!
唐代。
李世民在書房出現的時候就瞪大了眼睛,然後就看到了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點點頭:「信本的楷書確實好,實為臨帖的佳本。」
大臣們心裡泛酸,嘴上卻紛紛恭喜歐陽詢。
歐陽詢滿面紅光,嘴上直謙虛:哪裡哪裡……
除了歐陽詢,還有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眾人又是一陣恭喜,但是空氣中的氣息卻莫名地越發酸澀。
有人對身邊的虞世南道:「伯施,你怎麼就一本《孔子廟堂碑》?」
眾人一看,可不是嗎!
虞世南瞟了那人一眼,慢吞吞說道:「我怎麼沒看見你的呢?」
那人心頭一梗,不吭聲了。心火燒灼,暗暗發誓:不就是字嗎?誰還不會寫的一手好楷書了!等我下朝了就天天寫,不光寫還叫人刻成碑,我就不信流傳不到後世!
這麼一想心情舒暢起來,四周一看,就發現對面的政敵也看了過來,立馬移開眼睛,完了!競爭有點激烈啊!
虞世南眼尖的發現那書桌上還有一本智永師傅的《真草千字文》,忍不住笑了,老師的字可比他的好多了~~
李世民看那姑娘拿了本顏真卿的《勤禮碑》開始臨帖,怔了下看向顏師古:「愛卿啊,這顏真卿可是你家的子孫?」
顏師古恭敬道:「雖是顏姓,但也未必是臣的後輩子孫。」嘴上這麼說,但心裡依舊隱隱期待這個顏真卿是他家的子孫後輩。
也是,李世民點頭,突然想到他的臣子後世都知道,那是不是也知道他?對他的評價如何?好想知道啊!
宋朝。
「臨帖確實要臨古人的才能寫好字。」趙匡胤摸著鬍子,不過……:「怎麼沒有我宋朝的書法大家?」
他看向趙普:「愛卿啊,你怎麼也不多寫點字流傳後世?你看看,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都是唐朝的書法家,我大宋怎麼能沒有呢?」
「……陛下,臣的書法不能與大家相提並論。」
「怎麼不能呢?你不能,還有其他人啊!讀書人這麼多,難道一個個的都寫不好字?我就不說比得上王羲之什麼的了,和歐陽詢顏真卿差不多的也可以啊!」
趙普差點沒翻個白眼:和顏真卿差不多!也不想想人顏真卿可是寫出了天下第二的行書啊!
我上哪給你找個和顏真卿差不多的?
元朝。
看到那些前朝的書法大家,忽必烈忽然有種微妙的感覺,他的元朝給後人留下了什麼?
趙孟頫?這是他元朝的人?
忽必烈突然又泄了氣,趙孟頫……一聽就是漢人啊,沒有蒙古人嗎?
也是,蒙古人不寫漢字。
等等,康里巎巎?康里,這不是他的蒙古康里部嗎!好!太好了!!看來以後要重視這個部落~~
忽必烈大喜,命人擺了一桌的宴席慶賀。
明朝。
「沒有我大明的書法家啊……」朱元璋有些失望。
「父皇,有唐朝珠玉在前,我大明沒有也沒什麼的。」朱標安慰道。
雖然但是……還是想要有大明的書法家呢,看看李斯都在上面!
有了,以後都要嚴格規定寫字不好的人不得為官!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