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向各朝代直播社畜生活的我爆紅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什麼講究啊?」孫曼婷奇怪地問。

「就像你外公外婆去世,現在的下葬只是暫時的。過幾年後還要打開棺材重新安葬。男子雙數,就是八年左右,女子單數是七年左右。時間到了之後,屍體已經白骨化,那就需要親人重新開棺,將 白骨撿起安放在骨罈裡面重新安葬,這叫撿骨。安葬後就是永久的安葬,就可以刻墓碑了。嶺南大 多地方都有撿骨的習俗。」周瑾玉娓娓道來。

孫曼婷震驚地張大了嘴:「難怪我去給外公外婆上墳的時候就是個土堆呢,連個墓碑都沒有,原來 是這樣子的啊!那些已經立了墓碑砌了水泥的墓碑就是已經撿骨了的是嗎?」

「對。」,周瑾芳點頭。

「啊——那到時候你和小姨也要去給外公外婆撿骨?」

「當然了,這還用說嗎?」周瑾芳奇怪地看她一眼。

「那,那你們害怕嗎?」

「為什麼會害怕?那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周瑾玉笑了:「沒什麼可怕的,那是爸爸媽媽。」

哪怕死後有靈,他們只會護著我們,不會害我們。

想到父母,周瑾玉眼眶濕潤。

各朝代中原地區偏北的君臣們都驚呆了:什麼?撿骨?簡直是前所未聞的事情!

怎麼會有這種事情?

撿骨!聽著就恐怖啊!

嬴政難得楞了下,隨即感慨:這天下果然很大!

「周姑娘她們是不是並不是漢人?否則怎麼會有如此奇特的風俗?」劉邦整張臉都皺在了一起。

「是漢人,之前周姑娘拿出來的什麼身份證上面寫的就是漢族。」張良說道。

「那是不是被原本嶺南那邊的民族給同化了?」劉邦依舊不可置信。

「這……誰知道呢?」

君臣們議論紛紛,這習俗太可怕了!

李世民一臉的一言難盡:撿骨……

真不愧是流放之地……

明清兩朝也是齜牙咧嘴:真不愧是荒蠻的流放之地!

收拾好心情,周瑾玉等人繼續往前走。

「十三陵從朱棣的長陵修建開始,一直到清朝順治初年建思陵,前後營建的時間長達200多年。」

「順治為什麼要幫明朝的皇帝建陵墓啊?」孫曼婷不解。

為什麼?因為他們想要籠絡人心!精明的朱元璋一下子就想到了其中的關鍵點。

朱棣冷笑:為什麼,自然是為了自己的江山能名正言順地坐安穩!能得到讀書人和百姓的認可!

還有,你們後世人都這麼直呼祖宗名字的嗎?叫聲成祖,啊呸!我不是成祖,我是太宗!叫聲太宗會死嗎?再不濟叫聲先皇也行啊!

不肖子孫!成天朱棣朱棣地叫!

「清朝是關外的民族入主中原,為了讓天下人認可,籠絡人心。為此順治還重新為崇禎帝舉行喪葬禮儀,並擴建墳園規制。」周瑾玉說道。

孫曼婷點點頭。

「而且不光是順治,康熙、乾隆時期都對會明孝陵進行祭拜。」

朱元璋瞬間臉色扭曲:老子要你祭拜!

朱棣也跟吃了蒼蠅似的:老子不稀罕你們的祭拜!

康熙攤手:不祭拜怎麼行?那些本就不真心歸順的人更加反了天了。而且不管是簡單的祭拜,還三拜九叩呢!

只是拜一拜,就能讓效忠前朝的人們變成效忠大清,何樂而不為呢。

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好了,扯遠了啊。繼續十三陵。」周瑾玉清清嗓子:「十三陵有13座皇帝陵7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監墓。」

「明朝不是一共有16位皇帝嗎?」周瑾芳問道。

「沒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是建都在應天府的,所以他的陵墓在應天的明孝陵,不在這裡。還有一個就是朱允炆了,他下落不明,所以沒人知道他死哪了。最後一個是朱祁鈺,這個朱祁鈺說起來就有意思了。」周瑾玉興致勃勃。

但是朱元璋和朱棣均是全身一凜,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一開始最先當皇帝的是朱祁鎮,但是誰能想到他去御駕親征瓦剌,結果被瓦剌給俘虜了。瓦剌決定沒事就拿他去明朝訛點金銀珠寶,糧食綢緞什麼的。聽聽!有沒有覺得這個劇情很熟悉?」周瑾玉笑道。

非常熟悉這個劇情的趙匡胤:……

想起宋朝靖康之難的朱元璋朱棣父子:……

麻蛋!這玩意不會和趙佶一樣吧!

除了清之外的各個王朝:哦豁,又來了一個大送?

「快說!」孫曼婷催促。

「可是他們沒想到明朝的文武百官直接換了個新皇帝,就是朱祁鈺。

後面兵部侍郎于謙和瓦剌和談,瓦剌就把沒啥用的朱祁鎮送了回來。

但是已經做了皇帝的朱祁鈺自然就不樂意了,咋地,想用完就扔啊,別說門,窗都沒有!

接著他還把朱祁鎮的兒子廢掉,立了自己兒子當太子,將朱祁鎮關在南宮。

卻沒想到自己生病之時,大將石頭亨,太監曹吉祥聯合孫太后策劃了奪門之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