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頻頻點頭,是的!沒錯了!
天幕上的鏡頭一轉,又是另一個農場。
而且還是後世最大的糧倉!
從天空中俯瞰過去,一大片綠色的稻田令人心曠神怡。
一臉滄桑的老農眼中含淚:「真美啊……」
是啊,這遍地的糧食真美!
原來這裡曾經是荒地嗎,那麼多人的辛勤的改造才造就今天的糧倉!
而每年這裡生產的糧食可以為1億人提供口糧!
眾人被這個數據驚呆了。
「多……多少?」劉邦結結巴巴。
「可以為1億人口提供口糧!」張良嘆為觀止。
劉徹直道可惜:「看得到卻無法複製的方法!」
桑弘羊沒有氣餒,他對劉徹說道:「後世糧食的高產量是方方面面人才的綜合體現,而我朝要做的就是培養出各種的農事人才,做不到後世如此優秀,至少能讓百姓們也能勉強溫飽。」
劉徹允了,令其督辦此事。
其實華國的土地上耕地面積並不多,而他們要面對的就是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22%的人口!
百姓們:然後呢?
怎麼做才能提高糧食的產量?
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一個人的努力而發生了改變。
他就是袁先生。
袁先生!百姓們聽過這個人,當時周姑娘就讀農業大學的堂弟的理想就是成為像袁先生一樣的人!
所以他就是農事的科學家嗎!
他做了什麼讓糧食大幅度增產?
袁先生,他的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雜交水稻之父。
水稻是大部分華國人的主食,但是以前的水稻平均畝產只有100多公斤。
百姓們點點頭:正常。
南方水稻產量較高,100到150公斤都有的。
而就是袁先生的雜交水稻技術將每畝產量提高到了300公斤!
解決了華國人的基本溫飽問題。
百姓們手在抖:每畝多少公斤?
300公斤!!
天啊!如果他們有這項技術那就沒有餓死的人了!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氣:所以這就是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嗎!
果然能強國啊!
好!技術!大唐一定要發展科學技術!
就在眾人為每畝產量300公斤而震驚的時候,卻再次被天幕的下一句話震傻了。
隨著袁先生的雜交水稻技術不斷地突破,第三代超級雜交水稻可以把畝產提高到1000公斤!
趙匡胤感覺很不真實:「1000公斤?」
趙普回答:「是的,1000公斤!」
忽必烈掏掏耳朵:「多少?」
「父汗,是1000公斤……」真金聲音嘶啞 。
忽必烈:「……」
第一次那麼想活在後世……
如此之多的糧食,即使是蒙人不再放牧也不會被餓死了。
朱元璋顫抖地雙手扶住椅子:「1000公斤!」
如果大明有這樣的技術,何愁不強大!
何愁百姓們吃不起飯!
百姓們:終於明白為什麼後世人都不種地卻又有糧食吃的原因了。
怪不得這位袁先生是後世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太了不起,太偉大了!
第175章 豐富糧食
【如今,華國正在進行全球最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土地成為各個領域都想要的資源。】
【所以,如何讓更多的土地生產糧食,是現在的努力的目標。】
確實啊,想想後世人口如此之多,樓越建越高,用於耕作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少。
一座東部沿海城市,海邊的土地曾經是一片灘涂,如今卻種滿了水稻。
!!!!
怎麼做到的!
百姓們張大了嘴巴,海邊的土地怎麼能種糧食?
那裡的地根本就寸草不生啊!
「這就是後世種地也需要學習的原因吧。」有讀書人嘆為觀止:「如果沒有系統的去學習農事的知識,根本就 不可能在海邊的土地上種水稻……」
「真的了不起,難怪後世能夠養得起這麼多的人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