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廠時髦親媽[九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手術於是只能在新都進行,好在大姨命大,手術還是很成功的,人從手術室里推出來的時候,臉基本也毀了。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面積會留下疤痕,但具體恢復要看情況。

手術費用花了好幾千,剛剛交完的錢又沒了。

醫院通知去交錢的時候,楊老師整個人都是麻的。

家裡的錢一向是老太婆管著,他拿過來的錢還是找人借的,還要再拿錢,就得跟老太婆拿了,誰知道樓大姨一醒來就聲如洪鐘的嚷嚷:「讓三丫頭掏錢,我是在她家出的事,憑什麼要我自己掏醫藥費。」

理直氣壯的讓人覺得她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樓小喬知道大姨被毀容的時候,齊老師的輔導資料的前五萬冊已經印刷出來了。

整個省的書店跟渠道都先鋪路,直接讓印刷廠那邊勻了個業務跟線,對接的業務員就是杜娟,她現在是兩頭負責,一方面接印刷的單子,賺上一筆,一方面接銷售的單子,又賺上一筆,這對半死不活的印刷廠來說,又不是沒有多餘的人力。

於樓小喬來說人力跟庫存都省了,從哪裡印了從哪裡發走。

問印刷廠那麼大個廠子願不願意接這種活,廢話他們當然願意了。

兄弟單位做衛生紙發財,早就讓他們饞的眼睛都綠了,老早就盼望著在這上面撈一票的印刷廠同仁們,也是憋足了一口氣呢,別看這回只五萬冊,但這五萬冊帶來的收益卻不低,他們跟教育出版社達成了合作,後續有些印刷,就都簽了他們印刷廠。

現在是市場化的時代,不像早些年那會兒了。

結果第一波消息一放出去,印刷廠門口就排隊站滿了人,這情形只有老員工在八十年代以前才見過。

一問,都是來打聽資料的。

廠里的人不知道多少年都沒見過這種場景了,忙請人進去坐著等,杜娟親自出來,一家一家的統計需求,他們要求也不高,有現貨但現款現結。

業務過來統計數據,財務直接把收銀挪去了大門口的一間房,方便人結帳,今天來的都是新都附近的幾個文具店老闆,杜娟不指望他們能拿多少份的貨,但業務員轉了一圈,回來就跟杜娟說:「光今天這些人,都要了四千多冊,咱們有裝訂出來有......這麼多嗎?」

杜娟都覺得暈陶陶的,四千多冊是什麼概念,四千多冊他們要賺多少錢?

所以說,潑天的富貴終於要輪到他們廠了嗎?

杜娟再三跟自己說要淡定,第一天的業績或許是沖的猛了點,第二天也許沒那麼多呢,雖然說心裏面這樣想著,但卻已經通知車間準備更多的資料出來,他們要準備大幹一場。

一周下來,僅這套資料,已經被定出去三萬多冊。

杜娟這才意識到,不光是齊老師火了,連帶著齊老師的這套資料,也跟著一起火了。

樓小喬比印刷廠更明顯感覺出來,他們學校已經有些人在外面買到了這套資料,剛開始只是有人偷偷的做,後來被其他的同學發現了,也去買了,老師看了不錯,乾脆要求每人都買一份,他們學校打算拿這套試卷做教研材料,不光學生們在做,連數學老師也在熟悉各種題型。

這個時候,樓小喬才真切的感受到了在學校讀書的好處,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市場行情。

學校跟學校之間的消息是相同的,育才這邊一定下來基調,很快就有別的學校也收到了風,不光新都一中二中等公辦高中,連隔壁縣的學校也開始要求學生買資料,有些沒有買到的,只能借同學的用,有些學校已經把講題這個環節,定為晚自習必備的項目之一。

一向跟學校的學生交集不多的樓小喬,也從姚娟那裡得到了消息:「好誇張啊,我一個初中同學,拖我在新都幫她買一下資料,她高中轉學去了貴省,說那邊有些學校也開始要求學生買了,他們市里還沒有多少,晚了一步買不到,聽說我們新都好買,讓我幫她代買個五十冊,見了鬼了五十冊我也買不到啊。」

剛開始書店進貨都比較保守,最多的一家也就拿了三百冊,那還是一中雜貨店的老闆,跟樓小喬關係好才肯拿。

當初樓小喬勸他多拿點信箋紙,他保守了點,這回樓小喬讓他再拿個千吧冊,他又不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